悠悠忽悠《天下无贼》-- 引子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

送交者: 悠悠 于 March 06, 2005 17:40:37:

悠悠忽悠《天下无贼》

引子

近两年来国内电影业衰败的速度,可谓与GDP增长的速度相媲美。这从有十几亿人头的国家每年只能出那么一两部“大片”的情景来看,好像所言非虚。诸位要问啥叫“大片”? 这可是见仁见智的事儿,不太好说。按悠悠本来的标准,至少得满足三个“效应”,才称得上“大片”。第一,得有点儿轰动效应;第二,得有点儿社会效应;第三,也许是眼下最重要的,得有点儿票房效应。可悠悠腾出一只手去掰另一只手的指头,掰来掰去,居然够这三个“标准” 的“大片”还挺难凑。数来数去,好像也就五部还能或勉强还能算是“大片”。 哪五部?张艺谋的《英雄》和《十面埋伏》,冯小刚的《手机》和《天下无贼》,再加上香港周星驰的《功夫》。

也许有人问,不把《可可西里》算进去是否有点儿不公平?悠悠也是这么认为。《可可西里》是拍得很悲怅,拍得很震撼人心,又很有迫切的社会现实意义,可即便是得了金马大奖,好像也没太轰动,也没有多少人因此而进影院,票房也是一般般(这说明什么问题,不是悠悠这次要忽悠的主题,略过不表)。只是这三个“标准”有两个不达标,按悠悠的说法,只算是佳片,称不上“大片”。

张艺谋的《英雄》和《十面埋伏》基本算是“大片”。这老谋子名气早就撂那儿多少年啦,加上这两年更是深喑宣传造势技巧,演员又都是大牌档组合,所以这两部作品都是还未推出,便让影迷们翘首以盼,脖梗子暴筋,这推出后的轰动效应和票房效应也真还说得过去,算是达到了悠悠“大片”标准中的两条。可若说老谋子作品的社会意义(效应),却好像是小孩子用尿布,一年比一年少,最后没了。《英雄》里描写秦皇,涉及到诠释历史,结果被一些舆论批评是歪曲历史,歌颂暴君,进而引伸到向当权者献媚。对这些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说法,老谋子居然一声没哼,颇有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的气度。可等到《十面埋伏》一出,悠悠才意识到,这老谋子的气度和信念似乎并非象他表现的那样沉稳坚定。要说《十面埋伏》,拍得那是一如老谋子的一贯风格,景物色彩光线运用拍摄技巧都是没得说的,就俩字:漂亮。可话说回来,“漂亮的脸蛋儿能当大米吃吗?”一部作品问世,多少得表达点儿什么“主题”什么“意义”吧? 怎么说《英雄》好歹还玩儿了把历史,可把回《十面埋伏》到底想要“玩”点儿啥,还真愣是让悠悠颇费了几番脑筋。历史肯定是谈不上了,就说“牡丹坊”那出戏吧,拿到北京的“天上人间”去拍,演员都是货真价实现成的,多现实啊,费得着那么大劲搬到“唐朝”去吗?那就叫历史了吗?所以悠悠只能往现实上去想。虽说费了点儿心思,却终于悟出点儿门道,总算看到儿多少反映社会现实的一面。啥?其实也没啥,就是:男人不坏,女人不爱;俩人都坏,就看谁帅。诸位没见可怜的刘捕头苦恋小妹好几年,人家小妹愣是不领情;可一见到更帅的小帅哥金捕头才几天,便立马鸡情以身相许了。哎。。。“那”年头,感情算啥呀?! 轰轰烈烈过把瘾就死,值! “唐朝”就这样了,现在还有啥顾忌呢?! --大概这就是《十面埋伏》想要宣示的“主题”吧?! 老谋子是不是这么想悠悠可不知道,咱就是觉得跟时下的风气倒挺搭嘎的,瞎猜,也许是巧合吧。不管怎么说,在一个普遍标准降低不杀人放火就是好人的年代,《英雄》和《十面埋伏》能达到三条“标准”中的两条多一点点儿,悠悠就都算作是“大片”了。

至于周星星的《功夫》,打香港回归后,应该算是国产片了。令人不解的是,就这么一个把现代光碟游戏技术配以典型周氏夸张表演的港式无俚头风格的片子,居然盖过《十面埋伏》和《天下无贼》,轻而易举拿了个票房第一! 除了表明极广大的具有相应文化欣赏水准的观众群捧场外,悠悠实在搞不懂还凭什么。另外据说冯小刚为了避开岁末与《功夫》撞车,提前推出《天下无贼》,可见周星星和他的《功夫》还是挺牛B的哈。就凭这一点再加上个票房第一,要是不把《功夫》算成大片,那绝对是双重标准,不公平。唯一让人遗憾的是,当星爷在东京为他的《功夫》宣传造势时,一个大块头的小日本冲上台恶意寻衅,咱们星爷居然没用如来神掌把他拍到地里去。。。

最后说冯小刚的《手机》和《天下无贼》。与上述三个“大片”相比,其轰动效应虽略逊一筹,却也不惶多让;其票房效应虽有所不及,倒也位列三甲。可若是说到《手机》及《天下无贼》所隐含的主题以及所反映的社会现实,那可不是上述三片所能比的! 不说因《手机》而广为流传的那些“名言”,就说普天之下的中国老公们在回答老婆“你在哪儿?”的询问而回答“开会呐”时都不得不踌躇犹豫一下的社会效应,又有哪个电影能比?! 在揭示主题时,冯导在《手机》中运用了典型的黑色幽默手法。悠悠相信有相当数量的观众在观看时被逗得哈哈大笑之后,再联系自己周围的现实世界细细品味一番,这种“哈哈大笑”就十分可能变成了淡淡的苦笑。不过以悠悠之见,今年的《天下无贼》,无论是其“黑色”程度还是其“幽默”程度,都不及《手机》,唯其所试图反映的社会现实和试图揭示的隐含的“主题”,则是比《手机》来得更深更广。

令人可气的是,咱在这儿煞费苦心地品味,给了《天下无贼》那么高的评价,可人家冯导并不领情。有人说:《天下无贼》是商业片。人家冯导居然自己也说:你说《天下无贼》是商业片,那就是商业片,咋地?“大家等着分钱吧!” 可悠悠猜测,冯导这么说也许有他的“苦衷”,问题是你冯导无论是刻意低调还是故作大气不待见你自己的作品那是你冯导自己的事儿,但你这么做岂不是对悠悠90.1智商的极大打击?! 所以悠悠说什么也得掰扯掰扯。 再说悠悠自《天下无贼》在天下首映的第三天便看了D版,大概也算得上是全球早期观众、北美首批观众之一。自《天下无贼》公演已有数月,网上评论也看到不少,但悠悠自认咱几个月前刚看完后时的感受和见解,至今还有那么点儿独到之处,还有那么点儿可以发挥的余地。所以借这个周末有点闲空,好歹把当时已经开了个头的观后感做个了结。只是作为“引子”,这一段儿写的是长了点儿,不过要不咋叫“忽悠”?! 各位见谅,呵呵。。。现在咱们言归正传。


我“读”《天下无贼》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可选项):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可选项):

URL(可选项):
URL标题(可选项):
图像(可选项):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