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交者: 老椰子 于 March 12, 2005 21:45:54:
回答: 再补充两句 由 三谷 于 March 12, 2005 18:41:56:
搁孔子那时候,“敬畏”就是“畏”(现代人喜欢二字词,“考研”,“读博”,“非典”等都是最新的二字词)。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在孔子那里,“天命”应该是被理解为一种异己的客观必然性,其内涵比“自然法则”或“自然”要大。孔子敬畏自然,但从他的其他言论看,他从来没有
把这种敬畏引向神秘主义。
可是,后来的知识分子和宗教界人士把“敬畏”用滥了。“小姐”曾经是一个多么好的词,可是没几年功夫,人们把它送给一种特殊职业者了,白瞎了。“敬畏”的情况当然不能直接去比,但有大幅度的偏移却是类似。
“敬畏”在普通百姓那里会有抵触,但最重要的是在知识界和决策阶层会有非常大的抵触。看看何祚庥这一段话:
麦子们面临的困难是相当大的。 另外,三谷兄在上面提到的人们对非典和禽流感的“敬畏”是一种普通的“敬畏”,没有多少神秘主义的含量。我读了多一点的东西后感觉到,麦子的“敬畏”已经超出这个范畴。这就更容易授人以柄了。
胡锦涛总书记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讲话中指出,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人口资源环境工作要注意把握好几点,其中第一点就是“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何祚庥《人与自然以谁为本 无须敬畏大自然》
所有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