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中国燃料使用简史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

送交者: 愚人 于 March 16, 2005 22:41:38:

近读尚秉和先生《历代社会风俗事物考》一书,对其中关于古代以来中国使用燃料的考据颇感兴趣,今特将一些资料写出来,和大家一起讨论,俾对古代中国植被和环境变迁有更进一步的理解.
  
  周代以前,中国人口不多,植被分布广泛,人为开垦的农田占现今国土的总面积也不大,殷商虽有“焚田“(注1)之举,由于休耕和频繁的迁移,被破坏的山林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复苏,因此山林郁郁葱葱,自然生态维持得不错.先周后稷虽然是来自西北黄土高原的早期农业部落,但对保护山林却十分重视.周代制度,凡山林敷泽皆为官有,山中之木许民砍伐,然有一定的时限,倘若不在政府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入山砍伐林木,是要受到政府严惩的.
  
  《周礼.地官.山虞》说:“掌山林之政令.令万民时斩材,有期日.凡窃木者,有刑罚. “换句话说,凡是不在规定的日期内入山伐木者,俱被有司视为窃木,当然是要受到法律制裁的,所以《孟子》说:“斧子以时入山林“.《林衡》说:“若斩木材,则受罚于山虞.“这里所谓“山虞“,就是周政府专门为保护山林设置的国土资源兼环境保护官.
  
  周政府的措施很灵活,它充分照顾了老百姓生活燃料的需要,它允许老百姓在一年中一定时候入山伐木,因此森林能够得到自然恢复.周政府的措施也是有效的,《林衡》云:“掌巡林麓之禁令,平地之民,守林麓之部分.“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因为山林广阔,只设立山虞官来管理是不能有效执行封山禁令的,于是周政府“平地之民“,让周围人民平均分摊负责守护林麓,这就把保护森林的法律有效地执行了.
  
  由于周政府对森林资源的保护政策,周代中原地区森林密布,燃料资源丰富不竭.春秋齐桓公时的宰相管仲写了一本书叫《管子》,上面谈到了一件事:“齐之北泽烧,光照堂下.管子入贺曰’国不能无薪而炊,今北泽烧,农夫卖其薪,一束十倍,此租税所以九月而聚也.’“北泽是国家的山林,春秋诸侯贵族所赖以为燃料的地方,北泽森林火,使得贵族们不得不向樵夫以平常十倍的价格购买薪材,管子看到了国家税收有了保证,而我们则看见了周代燃料木材的充足,以至贵族们用了国家林区的燃材,老百姓的木材卖不了钱.
  
  周代贵族使用的木材燃料不是直接燃烧,而是先在山林里就地处理为木炭,再运到贵族家里使用,使用木炭比直接燃烧木材更清洁方便,那时还只能是贵族享用.《周礼.天官.宫人》说:“执烛,供炉炭“就是这个意思.
  
  周朝政府订立法律,设置山虞官职,动员群众对山林敷泽进行保护可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政府做到的环境生态保护的行动.这项法律到了春秋时期仍然有效,直到战国时期,由于诸侯征战的结果,“礼崩乐坏“才受到破坏.
  
  战国以后,人民竞相入山砍伐木材,使得森林资源破坏很厉害.据现代历史学家研究,战国时期,中国人口估计达三千万人,这三千万人主要集中在《禹贡》九州里的中原地区,结果中原地区的植被首先受到破坏,到了秦时,“阿房出,蜀山秃!“(杜牧《阿房宫赋》),说明修筑阿房宫时,关中和河内地区(即现在河南省洛阳一带)已经没有大型木料供秦始皇作建筑大型宫殿之用了,要去秦岭以南的蜀国砍伐运到咸阳使用.以后两汉时期,政府制定了雇山之刑,就是把山林雇给人民使用所制定的刑法,这就暗示了政府已经无力管理好山林,只好把木材的砍伐纳入市场经济,随其自生自灭.不过,制造木炭并非一定要选取大型木材,所以中唐时长安仍然还有木炭在卖,白居易《卖炭翁》说的就是在长安以南的“南山“伐薪烧炭的故事,南山大约是现在周至以南,靠近秦岭南坡的某座小山.
  
  最早记载煤的典籍见于北朝时郦道元《水经注》:“邺县冰井台,井深十五丈,藏冰及石墨.石墨可书,又燃之难尽,亦谓之石炭.“隋王劭上表请变火:“今温酒及炙肉,用石炭,柴火,竹火,气味各不同.“说明隋代已经开始使用煤,但唐时仍然不甚广泛,至宋时北方大行之,陆游《老学庵笔记》说:“北方多石炭,南方多木炭,而蜀又有竹炭.“《东坡志林》也谈到了彭城(今江苏徐州)东多石炭,而现今苏北煤已不多,说明了宋以后这一地区的煤已经作为燃料,开发殆尽.
  
  明清以后,煤被北方广泛使用,但那时农村人口尚属不太稠密,除了煤以外,许多百姓采用麦杆,豆杆,高粱杆作为燃料还能应付日常生活中花费不多的燃料,这样节约燃料的习俗一直维持到文革结束.到了文革以后,中国人口已膨胀到了不可忽视的程度,靠庄稼的茎叶来作燃料的方式已经不敷需要,这时煤才在农村大行,而城市里早已开始了天然气或电作燃料的时代.
  
  而这时的整个大河南北,太行东西,早已是童山濯濯,千里不毛了.
  
  注释
  
  注1: 焚田. 指殷商主要进行的生荒耕作制:“焚林而田“
  
  按甲骨文合集1048正:“翌癸卯,勿焚?“,此拓片占卜翌癸卯时,焚田是否适当?亦见李朝远《西周土地关系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补充:天然气的使用。早在西汉,蜀郡南部(今川南地区)的人民在采集井盐的生产过程里,就已经发现了天然气,他们用竹筒收集气体,引出来燃用,主要用于熬盐,可见东晋常璩的《华阳国志。蜀志》。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可选项):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可选项):

URL(可选项):
URL标题(可选项):
图像(可选项):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