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过了欢迎,不过还是再忠言逆耳一次吧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

送交者: 致远 于 March 23, 2005 11:33:11:

回答: 初等宝地,转拙文一篇,不成敬意,请各位大侠多多关照。 由 辛普里 于 March 22, 2005 09:05:37:

我还是觉得,科学文化人也好,你这位貌似批评科学文化人其实骨子里头也是科学文化人的学者也好,要是非要致力于把浅显的道理用玄而又玄的方法表达出来,不把读者搞晕菜不算的话,其结果可能会跟你的预期适得其反。

这段评论指的是你们在popular 媒体发表言论,比如报纸,杂志,电视等,不包括学术刊物。在学术刊物上,小圈子里的人读一读,或许大家不是晕菜而是陶醉,也未可知。而在大众媒体上,你的言论让关心这个问题的老百姓能够看得懂,而且要饶有兴趣地读下去,应该是基本要求吧。

具体到老兄的大作,我个人觉得就是把浅显的道理用复杂的话来说,反而丢掉了很多读者。提点具体意见,供参考。

文章主题是关于“科学传播”的,那么你这里说的科学传播,究竟是指的什么,你并没有界定一下。比如,对科学传播可能的理解,可能有下面几种:

a. 不加限制地传播科学技术知识(你的多数例子来自于这个类别)
b. 有甄别地传播科学技术知识(因为传播有人的参与,所以传播之前加以甄别过滤是可能的)
c. 传播关于传播科学技术知识的知识(这是你文章里所谓的科学文化人观点,即“二阶”科学传播)

显见的,a是肯定可能有副作用的。b和c则是人们为了避免副作用的所作的努力。这种努力,往往受人类自身的局限(学识上的,判断上的等等),一不留神,也可能会出现漏洞,也就是你所说的“副作用。”

看看,这些说法实际上支持你的观点。问题是,我觉得,这里面的道理是明显的,用得着搬出来库恩和费耶阿本德他们来说事吗?

说道理是显见的,是因为,“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这个命题本身就包括了科学传播有副作用的观点在里头。因为,这把双刃剑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都是(至少绝大多数是)经过传播并应用之后才显示出来的。没有传播的过程,这把“双刃剑”可能连个剑都不是。

我不否认老兄文章写得很漂亮,很技巧,只是觉得总的味道不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那种。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可选项):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可选项):

URL(可选项):
URL标题(可选项):
图像(可选项):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