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交者: 巴豆 于 March 27, 2005 15:58:04:
回答: 下边的弟兄们把话都说透了(除了个别人:-)) 由 一默 于 March 27, 2005 13:30:54:
嘿,你够细心的。你说的战略轰炸那段历史,我也读过,我咋就没注意到因躲避轰炸而导致的工人缺勤律和高粱所说的工人(自觉主动地?)以“实际行动拒绝为侵略战争服务”而造成的缺勤律这么一致?肯定是巧合!:)
高粱举的那些有关日本战时经济的例子,我在国内官方版的“中国抗日战争史”见到过,连话都说的基本差不多,估计解力夫也是“抄”来的:)。这本书中在谈到日本战时经济时,有这么一个数据:“1937 年日本的陆海军武器生产总额,比1931 年增长了8倍。”我就纳闷,打日本1931侵占中国东北之后,“包括天皇在内的日本军国主义头目”(应该是一小撮吧?),怎么能够一面谋划军国大事,一面(自己干?)在短短六、七年的时间里,把军火工业生量提高8倍?这一小撮人可真够神的! 不知高粱打算怎么解释我这个疑惑?但我坚信的一点是:高粱是一定能解释的。:)))
这是边鼓的第一小锤。。。:)))
周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