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交者: 无为 于 August 26, 2005 03:39:48:
参观完梅尔克修道院, 我们从梅尔克出发, 沿着多瑙河边的公路, 顺着多瑙河的流向, 一边欣赏多瑙河两岸的景色, 一边赶往我们瓦豪之行的第二站--杜恩施坦。
多瑙河沿岸的山顶上有许多饱经沧桑的古堡和废墟, 有的古堡至今看上去仍比较完好。它们象多瑙河忠实的奴仆, 默默的守在她的身旁, 虽然岁月消逝, 却始终矢志不渝。
杜恩施坦周围有许多果园, 这里盛产的杏, 以个大, 汁多, 黄里透红, 甜如蜂蜜而远近闻名。沿途有许多出售水果的摊位, 我们又是水果收获的季节到这里, 机会当然不能错过。 找个临近河边停车场的小摊, 买上两斤刚刚从树上摘下来的鲜(仙)杏。 在烈日炎炎的盛夏, 坐在多瑙河边的树荫下, 任阵阵清新、凉爽的微风迎面吹拂, 品尝新鲜的水果, 听树上小鸟欢歌, 看两岸风光绮丽景色,那感觉用我贫乏的语言真是无法形容。一个字: 爽!
继续上路不久, 一座蓝白相间的尖塔出现在我们的前方,这就是杜恩施坦的标志建筑--杜恩施坦教堂。
杜恩施坦之所以吸引游客,是因为当年英王理查德曾被关押在山顶上的古堡中。当年关押英王理查德的古堡, 如今已化为一片废墟, 失去了昔日的雄姿, 只有那记载着岁月沧桑的残墙断壁, 仿佛在向游人倾诉那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
相传1189年英王理查德和奥地利公爵莱奥波德分别率领自己的军队, 随皇帝弗利德里希进行第三次远征。当弗利德里希不幸在沙拉夫河遇难后,两人为争夺十字军的统率权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英王理查德自认出身高贵文武双全是统率全军的最佳人选, 心高气傲的他为显示其在全军中的至高无上权威,在1192年一次攻坚战中,公然把插在高地上的莱奥波的军旗踏进烂泥, 然后换上他自己的旗帜。 这种公然羞辱奥地利人的做法,激起了奥地利人的仇恨, 公爵莱奥波德暗中发誓:此仇不报誓不为人!
英王理查德的这一轻率之举为其日后的磨难种下了祸根。 英国政府和英王本人日后为此轻率之举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大概是上天要英王理查德经受些磨难。 战争结束后, 本来英国人选择水路回国, 途中却不幸遇到风暴, 他们的船在亚得里亚海湾被打翻了,英王理查德不得已,只能选通过奥地利的陆上回国之路。
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冬夜,饥寒交迫的英王理查德和他的随从走进距维也纳不远的一家小客栈。尽管英王一身普通人的装束,尽量掩饰自己的身份,但他手上那枚硕大的钻戒还是使客栈的厨师产生了怀疑。一般人是不会有如此贵重的东西的! 真是百密一疏! 而一个曾跟莱奥波德远征的老兵则印证了客栈厨师的怀疑。认出了他就是英王理查德。
反抗是徒劳的, 英王理查德随即被带到莱奥波德公爵的宫殿,然后被秘密地押送到瓦壕地区的杜恩施坦古堡关押起来。
开始, 英国人还在四处寻找他的下落。一个多月后,当他们得知英王的座船在亚得里亚海湾被暴风打翻后, 都认为他已经葬身海底。不久由理查德的弟弟继承了王位,人们很快就忘记了那个落难的英王理查德。
当时在英国, 有个叫布龙德的宫廷艺人, 只有他确信英王理查德还活着,只是活在一个不被人知的地方。
忠诚的布龙德踏上了寻找英王理查德的路,他一个城市又一个城市,一个村庄又一个村庄,一个城堡又一个城堡不停的搜寻、打探英王理查德的下落。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失望一次又一次的降临,事情却毫无进展,他的信心几乎丧失贻尽!
一天, 他来到多瑙河畔的杜恩施坦, 当他爬上杜恩施坦古堡所在的山头时已经精疲力竭, 他背靠着古堡厚厚的高墙,眼望多瑙河滚滚东去的流水,伤心而又绝望, 不由自主地又一次唱起十字军队伍出发时他为英王理查德演唱的那首歌。 那是一首只有他们主仆二人会唱的歌。他唱完第一段歌词停下来,四周静极了。 忽然, 从古堡厚厚的围墙里传出一缕缕细微的回音。 他摒息倾听,一下子惊得目瞪口呆,竟是同样的曲调!
皇天不负苦心人!
布龙德立即赶回英国, 向新国王和英国政府报告理查德的下落, 不断地为营救英王理查德四处奔走, 大声疾呼,后来英国政府终于同意付给奥地利10万马克的巨额赎金。
1193年理查德终于离开顿施坦古堡安全返回英国并重登王位。
理查德是幸运的, 他有一个好弟弟! 布龙德是幸运的, 他遇上了一个好君王!
从山脚下望着那耸立在山顶上的残垣断壁和随风而去的悠悠白云, 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同一时代, 发生在东方古国的君王被俘的故事。
公元1127年,宋朝靖康二年,金人的铁蹄踏碎了大宋的锦绣河山,遍地兵戈,生灵涂碳, 北宋的徽、钦二宗仪亦沦为阶下囚。
民族英雄岳飞为雪靖康之耻, 历尽千辛万苦, 浴血奋战, 直捣黄龙。就在岳飞即将取得胜利的关键时刻, 却被高宗赵构用十二道金牌召回,最后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 加害于风波亭。正所谓: 虽然已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饥餐胡虏肉,渴饮匈奴血。却也是靖康耻未雪, 臣子恨难灭。反落个怒发冲冠,仰天长啸, 声声悲切!
至公元1135年 (南宋绍兴五年)、1156年 (宋绍兴二十六年),徽钦二帝先后含恨死于囚禁之地--五国城 (今黑龙江省依兰镇五国城村), 才从屈辱的“坐井观天”囚禁生涯解脱出来。
究其原因, 徽、钦二帝分别是高宗赵构的父兄,如果他们回来了,高宗赵构的皇位的合法性就受到极大挑战,甚至很可能象英王理查德的弟弟一样, 失去皇位。高宗赵构才是这一冤案的始做蛹者。如果没有高宗赵构的授意, 纵容和支持, 秦桧焉能置民族英雄岳飞于死地! 然而千百年来,高宗赵构陷害岳飞的执行者和帮凶秦桧却成了罪魁祸首, 顶着那千古的骂名。 而真正的元凶--高宗赵构, 却似乎也成了秦桧阴谋诡计的受害者, 逃避了那本应属于他的千古骂名。
千古奇冤!
岳飞冤, 秦桧其实也冤!
造成这一切的原因是什么呢?
今天, 这一切是否还在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