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札记之三·民族风情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

送交者: 三谷 于 September 23, 2005 00:27:29:

草原札记之三·民族风情

鄂温克人
这次去呼伦贝尔,约有一半的时间是在鄂温克自治旗度过的,因此也了解到一点鄂温克人的历史。

有些鄂温克学者认为鄂温克人(Evenk, Ewenki,古称安居或安车)的祖先是2000多年前居住在乌苏里江流域的沃沮人。后因躲避战乱,沃沮部落乌苏固几经迁徙,于隋末唐初来到呼伦贝尔的额尔古纳河流域。公元698年,乌苏固人部落首领大祚荣创震国,后改名渤海,成为唐朝的附属国,延续200余年。渤海之后,一部分鄂温克先人受辽军驱赶,迁至贝加尔湖一带。这批人的一部分曾被叫做弘吉剌,后来随蒙古人祖先迁入西伯利亚的叶尼塞河流域,自称通古斯人,其中一部分在清朝前期又回到呼伦贝尔。今天 ,在中国约有二万多鄂温克人,其中约有半数从事牧业生活。

鄂温克人主要居住在呼伦贝尔地区,与当地蒙古族人混居。虽然他们也穿蒙古袍,但上面却有自己的图案。鄂温克人崇尚鹿,因此在他们的蒙古袍的领口和袖口上都有形似鹿角的装饰图案。

鄂温克蒙古袍和其他蒙古袍的区别

鄂温克人与蒙古人自古关系密切。历史上,成吉思汗从呼伦贝尔起家时,曾与当地鄂温克先人部族联姻,如娶弘吉剌六部首领之女孛儿台为妻,并让自己的母亲嫁给另一位鄂温克先人部落首领。

蒙古包正中挂着成吉思汗像。

口弦琴是一种簧片乐器,流行于鄂伦春和鄂温克等民族中。

鄂温克人喜用桦树皮制作各种器皿。

挂在厅里的貉子皮,也许反映出鄂温克人的狩猎历史。

鄂温克人的桦树帐篷和因纽特人的TEEPEE多么相似。

鄂温克人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自己的文字,今天的鄂温克人都受过蒙语教育,他们借用蒙古拼音来记录自己民族的历史和文化。鄂温克语属于阿尔泰语系中“满-通古斯语支”的“通古斯语族”。我们曾见到一位在家度暑假的鄂温克女大学生,她精通蒙古文和中文,对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文化遗产很有兴趣,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情。

布里亚特帽
呼伦贝尔草原自古水草丰盛,历史上曾哺育过许多游牧民族,如匈奴、鲜卑、突厥、契丹等。但直到清朝以前,除了一些布里亚特人在这里游牧外,并没有哪个民族在这里长期定居下来。清王朝自康熙经雍正至乾隆年间,曾对骁勇善战的北方游牧民族的驻地做过大幅度的调动。在那一期间,先后有厄鲁特,巴尔虎蒙古和包括鄂温克在内的索伦三部迁入呼伦贝尔。这些民族与布里亚特人和睦相处,文化上相互交流。在呼伦贝尔,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种以布里亚特命名的毡帽,各种场合都可以戴,很实用。

布里亚特帽有两个长长的帽耳,平时叠起来,天冷时放下来可以御寒。

叠起来的部分放在头部后边是女士的戴法。

叠起来的部分放在头部前边是男士的戴法。

还可以把两个帽耳塞在帽筒里,它就变成了一顶高帽。

牧人家的装饰
厅里的挂毯

干枝梅花篮

曾在两个地方见到这种图案,但都没来得及问它有什么来历。

不知道这种与鱼有关的服饰属于哪个民族

现代化的草原
等离子电视

卫星天线

游牧民用的现代交通工具

草原上的交际舞

三谷2005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可选项):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可选项):

URL(可选项):
URL标题(可选项):
图像(可选项):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