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交者: 西里 于 March 11, 2006 00:51:00:
回答: 周末甭愉快了 由 三谷 于 March 10, 2006 23:49:33:
当年还挺轰动的。随岁月流失,已经渐渐从历史的记忆中淡去……。不过我知道有一位当年被荒火彻底毁了容的女知青,至今仍单身一人,每天躲在自己的家里,孤独的消磨着余生。
事情大概
1970年11月7日,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35团烧荒跑火,34、35、36团调集近500名兵团战士仓促上阵,80%的人没有携带打火工具,加之有的干部擅离岗位,致使部队失去指挥,伤亡百余人,烈火烧尽荒草自动熄灭。35团损失严重,副参谋长明海涛和14名知青牺牲。死亡的知青小的仅17岁,大的不过22岁,分别来自北京、上海、哈尔滨等城市。他们是:栾英、薛克平、刘文、王秀琴、史丽露、马玉兰、耿淑媛、周秀兰、潘文渲、王晓勤、王立荣、郑秀荣、傅强、傅小芳。
类似的知青墓地全国各地,尤其是边疆地区不少。
永生难忘“11·7”
红卫东
在北大荒度过的3968个日日夜夜中,最难忘的当数1970年11月7日那一夜了。
当天下午,我们三连接到团军务股的紧急命令;立即组织60人待命,准备到紧靠中苏边界的一连方向去扑荒火!
自从1968年九连一场火,涌现出救火七英雄,三十五团的兵团战士都知道:火光就是命令!“明知火烧人,偏向火海冲”已不知不觉成了大家的座右铭。现在,考验我们的时刻到了!为了祖国的尊严,拼死拼活也不能让荒火烧过国界!正当我们登车时,满载团机关四十多人的汽车,运送工业二连扑火人员的小型车,先后驶过三连向一连开去。在工业二连的人群中,和我同车从北京来的知青栾英,还高声向三连的熟人招呼:“扑完火回头见!”
挤满了群情激昂的兵团战士的卡车,在“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语录歌声中启动了。途中又有步行前去扑火的一些知青爬了上来,一路上,革命歌曲唱了一支又一支,战友们充满稚气的脸上都堆着笑,谁也不知荒火什么样,更没有人想,“赤手空拳凭什么去扑火?”大家只感到一股跃跃欲试的冲动:谁英雄好汉,火场上比比看!
到达火场边再次清点了人数,三连扑火人员已增到87人。这时,明海涛副参谋长(他被烧成重伤,不久后牺牲)领着团机关队伍,率先进了草甸子,后面跟着工业二连的队伍。三连人员最后进入这片原始荒原,队伍踏着年复一年积下的厚厚草母,拨开齐腰的荒草,以急行军速度向荒火奔去。
接近大火时,天色已暗下来,但冲天的烈火映红了天空,几十米内照得通明。有经验的老职工见火势太猛,建议先烧出一条安全火道,高连长当即采纳,并下令点火。一块几十平方米的火道刚刚烧出,风向突然变了,大火从三面猛扑过来,八十七人眼看要被大火吞没。高连长急促地大呼:“都撤进火道!”我们刚集中到狭窄的火道里,烈火就逼近了,火焰窜起一二丈高,随火而来的大风卷起滚滚的灼浪,荒草、荆条爆燃发出的噼噼啪啪声震耳欲聋,四周顿时成了一片火海!高连长又喊:“快脱下棉衣蒙住头,蹲下!”荒火围着我们肆虐逞凶,几分钟后又如脱缰野马向西扑去。就在这时,我看见西边火光中,有一群人影晃着倒下了。不一会,传来了呼救声,我赶快领着一些同志飞奔而去。
没跑多远,我一下子愣住了:在逐渐远去的火龙映照下,前方焦土上竟然躺着白花花的四五个人!走近一看,啊!这些头发已烧光的战友仰面朝天,双臂痉挛在胸前,已经没有一丝声息了。我刚才那股扑灭荒火的强烈欲望,一瞬间竟消失得无影无踪:快救人吧!时间就是生命!我急步跨近一个伤员(或许是遗体),在宁波青年石金祥的帮助下,把全身只剩下一双鞋的她驮到背上。我双手触到的,是又滑又腻的油和剥脱的皮肤,她的肌肉已失去柔软,肿得如橡皮一样鼓鼓的。我将身子尽量前倾,石金祥托扶着她的背,才勉强使她在我背上趴住。我绕过大大小小的塔头墩,大步向伤员集结点走去,她的头不时碰在我的后脑勺上,随着我迈步的颠簸,她嗓子里不时发出咕咕咕的痰鸣音,嘴角流出的白沫伴我的汗水一起往下滴。到达集合点,我轻轻把她放到垫着棉衣的地下,又飞快脱下棉衣、罩褂和绒衣,加上石金祥的棉衣,把这个赤身露体的女青年盖严。随后,又继续搜寻伤员,直到集合哨响才回头。扑火已彻底转变为救人了。
活着的伤员先运走了,集合地点还躺着7个停止了呼吸的战友,可当时我们以为也是活着的伤员呢!三件棉衣当担架,六人走两侧,一个在后面托住伤员的头,共同开始了长途搬运。漆黑的荒原没有路,我们就直对着远处公路上的车灯走去,遇上结着薄冰的洼地,我们也照直淌过去,就这样不知走出多少里。我们双脚泡在湿鞋里,多数人身上只剩一件秋衣,在北大荒11月的冬夜里,居然没人觉得冷。大家一心只想快点把伤员救出去。至于荒火,谁也顾不上去想了。
伤员都进了医院。三天后,烈火烧尽荒草自动熄灭了。
但是,团机关和工业二连的13个女青年和一个男青年,都在那一夜间,为了美好的理想,壮烈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她们来自北京、上海、哈尔滨,小的仅17岁,大的也不过22岁。今天我仍清楚地记得他们的名字,她们是栾英、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