熨斗楼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

送交者: lyz 于 August 03, 2006 13:38:10:

回答: 一座楼 由 老椰子 于 August 03, 2006 10:49:28:

熨斗楼

今年秋季开学之前,有许多朋友要来纽约,先问有什么好玩儿的。其实在纽约旅游观光就那些地方,老套路,全世界都知道。不过,倒是也有一些非常有趣但不是那么特别出名的地方,人们可能不太熟悉-住在这里的人不太注意,游人也不怎么游。熨斗楼(Flatiron Building)恐怕就是这样的一个地方。

(一)第一大楼

熨斗楼21层,87米高,建于1902年。据说,此楼是纽约的第一个摩天大楼(skyscraper)。有人不同意,说只应说是第一批钢筋水泥结构的高层建筑之一。也是,摩天大楼不好定义:过去和现在以及在不同国家里,概念都不尽一致。还有,盖楼不象生孩子。生孩子是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不能中间停下一段时间以后接着怀。盖楼是可快可慢,中间还可以停,马上要完工了也可以停。所以,谁先谁后不太好说。不过,不同意的人也说不出别的楼来,依我看,第一大楼就它吧!

(二)形如熨斗

5大道(5th AVENUE)、22街(22nd STREET )、百老汇(BROADWAY)三条街道围出一个等腰三角形,尖角接在23街(23rd STREET )上。熨斗楼就借这个形状建起,三个角都是漫圆,横断面象个熨斗的底面,所以叫这个名。有人对这个结构忧心忡忡,认为不会牢固。可是,100多年了,还挺好的。现在,有架子,有维修工人在那里忙上忙下地,不知道整啥呢。

早年间,李鸿章访美(那时还没有熨斗楼),对美国记者说:你们美国人会盖高楼,我们不盖,因为楼太高了会被台风吹倒啊。其实那时侯中国基本上还不产水泥、钢筋,进口也不容易。老毛子在旅顺口和小鬼子打仗,修工事用的水泥都是从本国一点点运来的。

(三)作工精巧

除了形状上的几何特点带来的独特美感,仔细观察它也可以发现包括浮雕在内的表面构造的作工非常精巧,说是法国风格的(我不懂)。古人(在美国,那时侯的人就应该算古人了)干活儿就是细。

(四)风撩裙裾

上个世纪初的西方,维多利亚时代的遗风尚在,叫人叫姓不叫名,行为讲究文明礼貌,谈吐讲究优雅,头发、服饰讲究不瞎整,女人长裙委地。

由于自身的结构和当时周围的环境所致,熨斗楼的熨斗尖角处常有一种奇怪的旋风。据说,在当时,这种风恰好能把过路的女人的裙脚吹起,露出脚脖子或者再多些。在那个年代,这是罕见的景致。于是,就总是有一群人-不良少年、好事青年、无聊中老年、文人骚客艺术家、无所事事的其他人-长时间地站在那里等着观看。有时,看的人实在太多了,警察只好采用驱离手段。据说,这是美国俚语"23 skidoo"(赶紧离开)的可能来源之一。现在,我每天上班都路过那个角,可以感觉到风,好像不至于那么强烈,也许是周围的环境变了。当然,已经没有什么人群站在那里等待、观望了。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可选项):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可选项):

URL(可选项):
URL标题(可选项):
图像(可选项):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