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交者: 愚人 于 March 21, 2007 18:48:01:
回答: 我总觉得鼓励消费、刺激经济应该是改善国民生活品质的特时期的手段 由 霍林河 于 March 20, 2007 22:48:16:
到目前为止,人类的经济形式大约有两种主要形式:
一、分配制度,分配制度是文明的初期所采用的,部落开采集和狩猎得到的食物被酋长或酋长元老共和会(苏美尔文明的早期存在)对部落里的成员进行分配,这个分配基本上是均等的,酋长等部落权势人物占有比例并不高。由于这样部落人抗拒天灾的能力很弱,食物的获取不大,大家只能较均匀地分配产品。以后,在北非,然后欧洲出现的奴隶制度,基本上也是分配制度,只是这时生产发展了,财富相对多了,所以奴隶主阶级占有最多的分配财富,而奴隶只能分配很少的东西。奴隶社会末期,出现了介乎于奴隶主与奴隶之间的自由民,自由民包括工匠、自由农民、知识分子、商人,这些人靠市场进行有限经济交流,由于生产落后,市场的规模实际上是不大的,被自然力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两河流域的商业活动由于天然的沙漠、绿洲的分布,规模较其他当时的文明大,而奴隶制本身并不太发育,在绿洲或尼罗河河畔耕种的自由农民也较多。注意,古代埃及的农民很早就开始分工耕织,因此基本不受宗族制度的影响。而希腊却因为地处贫瘠多山少地的环境,其文明的壮大使之大量用战争获取劳动力,因其农业不足以支持文明的发展,战争的结果,出现大量的奴隶,所以奴隶制度非常发育,以后有罗马继续推行。正因为奴隶人口占的比例高,迫使奴隶主阶级不得不联合自由民对奴隶进行有效控制,在这样的状态下出现了早期民主和共和。如果没有大批奴隶创造财富,就不可能有奴隶主与自由民联合下的民主与共和,因为没有多少东西来进行市场民主,结果所谓自由和民主只能是十分可怜,倒不如不要。从这里我们可以体会美国的自由民主,其实也是因为财富很多,才可能去民主,去自由的,倘若将来地球资源全面枯竭,降及老美,则就只能使用“民主”的手段限制人的自由度,目的在限制人占有资源,于是这样的民主和自由徒具形式而已。有些自由主义者可能会说,我们的自由是建筑在思想自由上的,而不是车轮上的,好!那时他们将看到,为了强制社会个体占有很少的资源,美国将以“民主”的方式,不允许知识分子在舆论上乱说,以免蛊惑人心。谈到中国,中国的殷商社会现在还不是很清楚的,但从甲骨卜辞里发现,商代武丁时期多次征伐方国,大约有很多俘虏,所以奴隶应该有一定量,从殷商墓葬里发掘出来的殉葬也可看出来。但是否就是和古代欧洲一样的奴隶制度?则不可知,至少是不发育的。先周部落对中国历史的最大影响,就是创造了宗法礼仪制度,以后周武王灭商,把这一制度向中原地区推行。这个制度基本没有欧洲奴隶制度下的奴隶,而是家奴。家奴基本不属于战争的俘虏,而是罪人及其后代,或者穷困的自由民被迫卖子女下的奴隶。因此规模非常有限,大量的体力劳动阶级由自由农民组成。但是,先周统治阶级在一开始征服中原的阶段,就把土地私分为各诸侯国国君与大夫,于是自由农民只能在封地上耕种,这些自由民被称为“国人”。先周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其统治,把贵族的封地规划成一块块的井田,以家族形式对每块井田进行管理。它的思想基础就是礼仪,孔子所行只不过把礼仪伦理化,以后成为中国三千年的核心思想。非常有意思的事情是,中国古代宗法礼仪制度下的井田制与古代埃及社会的分工化农业迥然不同,依靠血缘紧密关系和儒家伦理,使一个个小块土地上的人们形成一个个比较完备的社会组织,而无须社会大分工,如埃及那样,这个现象使得社会非常稳定,因为整个国家如果在外敌和内乱下灭亡了,其多数小“国家”-宗法祠堂下的组织却仍然保持,还可以象晶体的芽那样继续向外生长出同样结构的大晶体,这就是说,中国社会具备了自相似的结构特点。欧洲黑暗时代以后出现的封建制度,比较象中国西周以后到秦统一天下以前的制度,如果硬要说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封建社会,则这段大约一千二百年时间的中国最象封建社会。春秋以后出现的征战,以后战国,使得井田制破坏了,土地不再由分封划分,可以买卖,但是,宗法制度却保留下来,实质上看,到晚清以前,中国的经济以分配为主。不过,由于生产的发展,在狭缝和严厉的横征暴敛政策下的中国市场经济始终没有被消灭过(大约王莽复古时代与朱元璋明初曾有过短暂的冬眠)在这样的情况下,生产规模不可能向现代国家那么大,(可再生)资源与人口的矛盾由古典马尔萨斯人口论的规律进行自然调节。为了限制生产快速发展,使文明稳定,后期儒家的宋明理学提出了限制人欲望的理论,同时,在长久的历史文化中产生了高度艺术享受(如诗歌、绘画、音乐、戏剧等)把人们的欲望试图引向少物质化的方向,这样的文明形式很值得研究,它有可能是未来假如发现了外太阳系文明的一种,即一种长寿命的低能量文明。但是,只要把人的欲望挑起来,只要保持一个较长时间的生育突进,则这样的文明可能崩溃,事实上,最近百年来中国传统文明的衰落和解体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