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毕业聚会感想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

送交者: hqs 于 August 14, 2007 00:00:23:

这次聚会感想颇多,摘录一些与此,与大家一起分享我地感受和快乐。因为涉及一些个人的隐私,删节了不少,请各位谅解:)))

忙碌了一气儿,终于可以坐下来闭上眼睛、静静地、美美地回忆一下这次难得的同学再相会的情景。说句心里话,在我心中一直留着一个遗憾,而且这种遗憾随着岁月的流逝和年龄的增长而在增加。25年前,因为我们77生化班的特殊原因(3月份入学,5年制,1982年12月份毕业,也是吉大唯一一个单独毕业的班级。这种特殊“待遇”,可以说是吉大的一个特例),需要赶在年底以前报到,因此大家都草草地相互告别、匆匆忙忙地各奔东西。当年我们班毕业的“盛况”真没有合适的词语来形容,只能用“凄惨”形容决不为过。对我来说没有留下啥令我留恋的印象,甚至连个毕业照、毕业聚会和晚餐都没有留下,实在是一大遗憾。我只记得,当年我12月25日拿到毕业证,28日就伙同YJ和HLM一起登上开往北京的列车,“仓皇逃出”,告别我的母校、我的家乡,踏上了我首次离开父母的工作之路。记得有老大哥、ZGR和我的家人去车站送的我,也是我第一次含泪告别亲人和同学。多年的留学生活,尤其是经历过女儿的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的毕业式,感触很深不说,和我当年的大学毕业的“凄惨”情景无法比拟。的确,人生的几大转折无非就是这几个毕业式,当我看到我女儿和她的同学穿着华丽的服装、那种发自内心地笑容一直洋溢在脸庞,从校长手中接过毕业证书,并得到父母的祝福和朋友的鲜花,我也曾为此流下激动的泪水…。这种场景我想在他们的人生中会留下非常美好的记忆,并且这种荣誉不仅会影响他们的一生,同时也会给他们带来自信和勇于去面对新的生活和新的挑战的信心和决心。我想这一点对学生的成长非常必要和非常重要。但愿年轻的一代能感受到我们不曾感受的这种感觉。

我的毕业和参加工作的生活就是这样匆匆忙忙、平平淡淡地开始了,和在学校的天真、无忧无虑的生活相比,真是天壤之别!但人生总要有这种过程、这种转变,只是这种转变对我来说来得太急、太快。刚刚离开我熟悉的环境,生活23年的家乡和相处5年的同学、母校,又来到一陌生的新环境,这对头一次离开父母的我来说,是我人生的又一大转折。好在我在北京还有亲戚、同学和朋友,因此,还没有感到过太多的寂寞和孤独。 当时PH就在离我单位不远的科学院研究生院读书,DXX的家也离我不远,JH和我一起同甘共苦军训了一个月。至于LYB、HLM和YJ,除非她们进城,否则要想相见,也非易事。这次聚会我还和LYB诚挚地道了歉:在北京期间没能去原子能研究所看看她们,遗憾,今后一定补上这空缺。凡事都要一分为二,尽管我们毕业匆匆一别,草草收场,但真的离开并随着时间的延续,这种遗憾的感觉更是难以忘怀,因此对同学的怀念、留恋之情与日俱增。当年北京可以说是我们班级聚会的一个点,记得最多的一次聚会,参加人数有14位之多。还有就是来北京办事的同学也不少,所以和同学相见的次数也算令我满意。况且,我每年都有假期,每次回长春都是那么兴奋,当然探望父母是其原因之一,同时和同学聚会也是必需的节目。所以,在我93年出国以前,除了和分到外地的部分同学很少见面外,在北京和长春两大阵营里的同窗还是能经常见面的。同学的聚会可以说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难怪,当我探亲回家,我父母都经常埋怨我,即使回来也成天不着家。可见当年和同学、朋友相聚的感觉是多么令人向往。但是由于当年生活条件所限,多数同学都为生活(结婚、生子、工作)奔波,没有也不可能有大型的聚会。因此,我一直期盼和向往着能有一次机会和匆匆地离开我、一晃25年未曾再见面的同学欢聚一次!这也是我积极参与筹备和组织我班毕业25周年聚会的动力。这次的聚会可以说圆了我25年的梦,这个梦是那么地令我兴奋、同时和5年、25年相比又感觉太短、太短。我只得这样安慰自己:美好的感觉大都是来自瞬间,只要我们珍惜这暂短的时光,再次相见则是期盼和快乐的源泉。

言归正传,这次同学相聚,让我圆了几个梦:第一个梦就是26位当年的同窗好友能在母校再相聚;第二个梦是圆了我们桥牌之友的再次“搏杀”(两个通宵,看来身体还行,脑瓜也算行:));第三个梦就是见到了25年未曾见面的、被誉为“林妹妹”的LP。她还是那样地苗条和潇洒,令我们羡慕;第四个梦是和老室友的团聚,我们入学的第一年住在柳条路2舍221房间的6位室友(其中一位是大家都知道的中途退学的LXJ)中的5位是25年后的第一次团圆,当我们在一起回忆当年的寝室议事时,也不枉是一件幸事;第五个梦(也是一些同学的期望)是大家能坐在一起聊聊各自工作情况和对生活的感受,包括学术交流。老大哥在聚会之前曾经担心高学术研讨会能否适用和可行,当时我谨表态我会去尽力组织。其实,在我心里已经有谱,这也受惠于我在日本留学的经历。当年我们7人在大阪大学发起成立了《关西地区中国留学人员生命科学协会》(开始称为:大阪大学中国留学生生命科学协会)。其宗旨就是通过对生命科学的研究和交流,来联络留学生之间的感情。我们开始编教材、给留学生讲课,到主持了办报纸、拉赞助、搞年会、出年报、写书、搞爬梯等等活动,学会联络关西地区七八所学校的近100位留学人员,使得该组织在日本关系地区中国留学生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因为我们的出色的工作,回国时曾受到一些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也曾经受到来日访问的乔石委员长、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