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参数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

送交者: DBS 于 January 02, 2008 17:40:53:

回答: 这有一些参数 由 CHI 于 January 02, 2008 10:01:06:

不太乐观(数据的表述不大准确,但能看懂)。我顺着你给的学校名字去google了一下,找到了你说的东西http://www.photon-production.co.jp/e/PPL-HomePage.html
那里的数字要好得多。

总的来看,这应该是下一步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即光源的小型化,尤其是在医学方面的应用。的确,很多实验可以远程操作,样品可以寄去,总不好FederalExpress病人吧:)。迄今为止还没有什么能实质性地影响各国对那种大型同步光源的需求,其中相当一部分来自于医药研发工作(领导人也得病啊,故此类项目在哪儿都不太难卖)。目前有很多类似的尝试,包括加州一家公司也声称有解好几年了(http://www.rsna.org/Publications/rsnanews/june06/Mini_Syn_June-06.cfm)。日本人的设计有点意思,但难以判断其实用性(我还没看见能让我信服的数据证明它能跟普通的同步光做同水平的工作)。 以其三四吨的重量,一般人的书桌也够喝一壶的:))从经济效益上说,实际上它是2M提供一条束线的窗口,较之于juyuan屯子里那个, 200M提供约40条束线的窗口(合5M一条),似乎节省的有限。当然它的卖点是更多的人都可以整一个放后院玩,但考虑到管这么个机器需要的人才资源是很可观的,集中起来管则有批量的优势。总之,我认为这还不是一个真的miracle(该机器的名字是‘MIRRORCLE’:))突破恐怕还是从激光那边入手,那方面咱们版主应该知道得更多。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可选项):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可选项):

URL(可选项):
URL标题(可选项):
图像(可选项):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