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有关屋顶的思考 (大家心情都不好,我想逃避一下)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

送交者: 白桦林 于 January 15, 2008 21:15:31:

如我们在音乐和绘画里所感悟的一样,文化的各种因素也渗透到各个领域、各个地域里的建筑风格里去了。当我们行走于祖国的名山大川的时候,面对那古色斑斓的青铜器,那琳琅满目的汉代陶器,那秀骨清相的北朝雕塑,那笔走龙蛇的晋唐书法,那道不尽说不完的宋元山水画……,你注意过我们文明古国的建筑文化吗?你感触过这民族建筑的心灵历史吗?

我的一次丽江之行也是一次体验民族建筑美的历程!

古城鳞次栉比的房屋和北京西安苏州等老城的建筑风格至少有一点是相似的,就是都呈现为土木瓦脊顶——典型的中原建筑风格。我注意到,越是古老的城市,越是古老的国度,就越是有“尖屋顶”现象。例如在长春和哈尔滨随处可见的俄式沙皇时代风格的建筑,在电视里经常看到的印度和泰国的宫殿灵塔,以及在美国南方到处可见的歌德式建筑风格的小教堂——其红色尖顶象锥子一样刺向天空。

说起这“尖屋顶”现象,要起源于秦始皇并吞六国后,大修阿房宫的时候。“百代皆沿秦制度”。建筑亦然。它的体制风貌始终没有脱离先秦奠定下来的基础规范。这种规范和美学风格具体体现了中国民族的特点和理学实践精神!

这一点我可以作一简单说明。首先,各民族主要建筑多半是供养神的庙宇,如宁夏的伊斯兰建筑,欧美的哥特式教堂等等。在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宫殿建筑,即供世上活着的君主们所居住的场所,是与世间生活环境联在一起的宫殿宗庙建筑。从而,不是象西方哥特式教堂那样高耸入云、指向神秘的上苍观念,而是平面铺开、引向现实的人间联想;不是可以使人产生某种恐惧感的异常空阔的内部空间,而是平易的、非常接近日常生活的内部空间组合;不是阴冷的石头,而是暖和的木质;它不是一个礼拜才去一次的灵魂洗涤之处,而是君王们经常居住理政的场所,北京故宫就是最好的例子了!

这样的建筑,这样的屋顶,无论从里还是从外看,都容易使人的目光慢慢聚焦,最后聚焦在那尖尖的屋顶上,目光聚焦引起了思想的聚焦,思想的聚焦就是那信仰或者说是迷信的雏形!这是时代、地域或文化特点的表现吧!例如在丽江木王府看到的议事厅的屋顶,就是阴阳八卦图案,更有甚者在白沙壁画的屋顶中间的极目处,八卦图案的中间竟是藏文书写的“佛光普照世间”。在古老的滇西北、在善良的纳西族人的心目中,可能他们心目中的“天”就应该是这样子的。尽管伴着五彩祥云的佛光是否真的普照过世间还是个迷,但他们拥有世界上最蓝的天空,最白的云却是不争的事实!我也去过美国的一些教堂,在那教堂的尖屋顶上,从外看永远都是矗立着大大小小的,或闪光,或黝黑的十字架,从里看,屋顶附近总有一副耶酥受难像。这些都是需要聚焦思想的场所。即便是在美国那样的民主程度比较高的国度,在其历史上,其权利集中的倾向也在建筑上有所体现,比如白宫,是圆形的尖屋顶。当然,其后来建造的五角大楼就不是这样的了。中国的人民大会堂也是一个人民代表发挥民主,集思广议的地方,不能想象它的天花板是一个尖屋顶,就象不能想象那些宗教场所是平的屋顶一样!我每每走出这些场所,看着那湛蓝的天空,感觉那纯蓝的天是那么深邃,那么美丽,那么宽广!那才是现代人自由的天空。

有了以上对建筑美学的认识,再反观北京这些年刻意追求一种所谓“皇家”风格,即把每一栋建筑上都安一个小“尖屋顶”,如北京西客站,真的是贻笑大方了。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可选项):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可选项):

URL(可选项):
URL标题(可选项):
图像(可选项):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