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太长了,俺给列一哈重点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

送交者: 根号2 于 January 28, 2008 23:08:38:

回答: 有那么小个吗:))? 由 一默 于 January 28, 2008 09:10:48:

谢谢斑竹!一开始俺也脚得有点儿不不大可靠,但仔细嚣习了一遍,引用的数据都是在正经的科嚣杂志上发表的,说话的也是一些有正经职业的,所以呢俺觉得可信的程度还是比较高的。但文章略有点长,为便于阅读,俺就照着给孩子小时候讲故事的形式给胡编加缩写一下,让大家见笑了:)

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生活着一种叫做人类的高级动物,早期的时候人类为了争夺食物而发生过多次战争,后来人类掌握了一些知识,解决了食物问题,并且发明了一些工具,生产了大量的食品,建造了舒适的适合人类居住的房子,又发明了有四个轮子叫做汽车的东西,从此大部分人类躲在舒适的窝儿里面,也不怎么运动了,把大部分的聪明才智和时间精力都用到了改进食物和吃喝上了。后来,好多人类死于他们以前很少见的脑血管和心血管疾病。那时人类已经有一些研究能力,也造就了一些所谓的科学家。再往后,一些科学家们发现脑血管和心血管疾病与人类血液中一种叫做胆固醇的东西有关。同时另一帮儿科学家就琢磨着能不能用这些发现弄点儿钱花花,最后还真找到了几种可以降低胆固醇的药物。在当时(公元2006年),年此类药物的销售额达到278亿美元。有超过一千三百万的美国患者和超过一千二百万其他国家的病人服用降胆固醇药物。当时一家大制药公司,Pfizer生产了一种叫做Lipitor的降胆固醇药,声称此药可以把患者得心脏病的可能性降低36%*。肩膀上那个小星号表示下面有进一步的解释(用非常小的字印在药瓶上),怎么说的呢?它说呀,在三年零四个月的大规模临床试验中,那些只吃糖衣淀粉片的“患者”有3%的人犯了心脏病,而食用Lipitor的那组“患者”有2%犯了心脏病,所以呀这有效率就是36%了(不是33.3%,俺估摸着可能是吃糖衣片那组“患者”的数目略少一些。看到这儿,俺是真佩服那些大公司应用科嚣的能耐)。那时人类已经有一些逻辑推理能力,有的科学家就引入了一个叫做NNT(Number Needed to Treat)的统计概念来衡量一个药品的好坏。举个例子,如果一个药品的NNT是10,这意味着这个药品只对这10位患者中的一位有效。下面是一些降胆固醇和降血糖药物的NNT值(请见下面的链接):

Lipitor和其它降胆固醇类药物:
1) 用于心脏病患者或者有心脏病症兆的患者,NTT:16-23;
2) 用于无心脏病但有类似于高血压危险的患者,NNT:70-250;
3) 用于无心脏病但有类似于高血糖危险的患者,NNT:500+;
Avandia(GlaxoSmithKline)一种控制血糖的药物, NNT: 1000+;
Zetia (Merck and Schering-Plough) 一种降低胆固醇的药物, NNT: 1000+。

还有一些细节,如感兴趣请阅读全文。

1.414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可选项):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可选项):

URL(可选项):
URL标题(可选项):
图像(可选项):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