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饺子事件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

送交者: CHI 于 February 22, 2008 13:53:17:

自甲午战争以来的一百多年中,除去短暂的无邦交时期(五十、六十年代),中日交往一直没走出“李鸿章——伊藤博文”模式,即日本人步步紧逼、得寸进尺、入室操戈、大小总有斩获;而中国却总是遇事即慌了手脚、绞尽脑汁想计谋、总想“在鬼子面前耍花枪”、得过且过,最终让出点小利,破财消灾。这次的“饺子事件”又是这么个戏码。

这当中原因很多,但就事论事来说,窃以为是中国人的思维中没有“原则”这回事。平时不知原则为何物,遇事权以“利益” 盘算,进退失据,左支右捉。日本人看穿了咱这一“爱小”的毛病,大肆炒作。他们知道,炒作“饺子”这件事是只赚不赔的买卖(在“饺子”事件中,《读卖新闻》炒得最凶):炒好了,此事成为一政治议题,可赚得一筹码;炒不好也达到在日本国民中“臭化你中国”的作用。

中国咋走出这条死胡同呢?答曰:认清自己的原则,并不懈地努力坚持原则。什么是原则呢?在“饺子事件”中,“人的健康和安全是我们的核心价值”就是原则。国家质量监督局的官员只要强调并坚持这一原则(用不着哭,都多大了,真不见出息!)并表示其他事都是次要的。在这一原则下,“饺子事件”或属事故或为刑事犯罪,端赖中日联合调查的结果。中国政府和企业的官员如拿出这个态度,认真调查,将日方的一切调查进展视为助力,加以感谢,日媒的炒作自然烟消云散(那些夹夹姑姑的日本记者们才没兴趣为你伸张什么正面形象呢)。

蒋介石在蒋经国结婚时撂下一句话说得好:“治家!家和万事兴。” 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坚持“人的健康和安全是我们的核心价值”这一原则,把自家的事情办好,杜绝三天两头出现“N个人吃了某食品后穿稀冒酱”诸如此类的新闻。待下次日本人“穿稀冒酱”时,我们自然知道咋处理,因为这是我们的原则和日常工作。根本用不着劳211世界一流大学的出面。

谢谢lala 贤弟和老椰子仁兄把这一话题拿来讨论,周末好!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可选项):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可选项):

URL(可选项):
URL标题(可选项):
图像(可选项):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