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艺术】汪馥泉先生佚事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

送交者: 东北李磊 于 April 02, 2008 06:55:34:

汪馥泉先生佚事

李磊

民国至解放初期,曾经活跃在中国现代文坛的文化名士汪馥泉先生。先后在湖南第一师范,上海中国公学,复旦大学,中华艺术大学,震旦女子文理学院,东北人民大学(吉大前身)任教,汪馥泉先生平时不修边幅,头发乱蓬蓬,经常不剪,某生以钱币数角封成红包,外书“理发之敬”,于课堂上相赠,一时传为趣谈。汪馥泉在复旦大学任教时,上起课来,手夹香烟。特别是授《诗经》时,手舞足蹈,在讲台上眉飞色舞,学生皆信服。作文课,他出的题目颇富诗意:“三分春色二分愁”,他给学生的批复更是别具才情“独踏迢遥桃李影,忍看别个绰绵情”。

1922年11月10日的《文学旬刊》第55期上登载了文学研究会员汪馥泉先生的一篇文章,题目是《“中国文学史研究会”底提议》,汪馥泉先生是以第三者身份,专门调解当时正进行得火热的文学研究会与创造社的论战。汪馥泉先生提议当时的各个新文学社团的作家联合,成立一个“中国文学史研究会”,共同从事有关中国文学史方面的多项研究。在他的文章中,较详细地谈到了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作家的“打架”及其原因,表示希望他们能够消除隔阂,携手合作。该文发表后,沈雁冰、郑振铎曾公开发表致汪馥泉的信,阐述了对他的提议的看法,并解释了他文中谈到的有关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不和原因的误解和失实之处,态度较诚恳,并无伤害创造社作家之处。

抗战时期,上海沦为“孤岛”,《救亡日报》停刊,文化界救亡协会成为分散的地下工作机关,进步文化人士开始向内地或香港撤退,有一天日本人来到了中国书店,搜查《救亡日报》的人,当时,《救亡日报》的若干合订本就放在阴暗的后房里,情况危急,搜查时,汪馥泉先生恰好在那里。日本人问他是谁。他穿着一件蓝布长衫,头发长长的,长久不剪了,答道:“是伙计。”也真像一个古书店的伙计,才得幸免。日本人一无所获。敌人的密探也没再来中国书店侦察,那一批《救亡日报》的合订本,便由汪馥泉先生秘密送到了香港。后来,汪馥泉先生继续追随《救亡日报》,辗转武汉、广州、桂林等地,直至《救亡日报》解散。

1940年,汪馥泉先生回到上海,时任《学术》杂志主编。一天傍晚,大汉奸,汪伪的社会部长,特务头子丁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