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交者: 霍林河 于 June 01, 2008 14:19:39:
在中国人所作的全部佛教著作中,只有一部被奉为佛经,那就是《六祖坛经》。《坛经》
由不识字的禅宗六祖慧能口述,弟子笔录而成。与其它佛经的深奥难懂不同,《坛经》的
语言和行文风格也一如禅宗顿悟派的教义一样,理深言浅,“直指心性”。其中象“菩提
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样的偈语,“不是风动,不是帆动,
仁者心动”这种充满禅机的思辨,不但可以使信徒开悟见性顿入法门,就是我们这些无缘
入门的凡夫俗子读来虽然无法明心见性,却可以常常茅塞顿开。加上文字背景中的故事,
仅仅从文学欣赏的角度,阅读《坛经》也是一种享受。
“慧能后至漕溪,又被恶人寻逐,乃于四会避难猎人队中,凡经一十五载,时与猎人随宜
说法。猎人长令守网,每见生命,尽放之。每至饭时,以菜寄煮肉锅。或问,则对曰:
‘但吃肉边菜’”读初《坛经》中的这段文字时,对“但吃肉边菜”颇有不解:一代宗
师,不劝说猎人不杀生吃素也就罢了,自己竟然还“以菜寄煮肉锅”,吃沾满肉腥的“肉
边菜”?原则哪去了?戒律哪去了?几年后再读《坛经》,设身自己于六祖当时的环境,确
然有几分顿悟的感觉,“但吃肉边菜”向猎人随宜展示的正是六祖自身的佛性-不二法门!
“佛言:善根有二,一者常,二者无常,佛性非常非无常,是故不断,名为不二;一者
善,二者不善,佛性非善非不善,是名不二。蕴之与界,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
二,无二之性既是佛性”但愿有一天,对人对事,我自己也能常常“但吃肉边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