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交者: 西里 于 July 16, 2008 14:38:51:
回答: Sigh, very sad ... 由 一默 于 July 12, 2008 12:59:59:
校长已经明令学校学报编辑部不得再出版丛刊,制造学术垃圾。原丛刊主要是为一些小学校的教师提职称而出版的,本来作为政绩上报给校长,没想到校长当场就说这是典型的学术垃圾,被停刊了。
尽管问题还很多,我觉得中大这几年在杜绝学术腐败上采取了不少有效的举措。特别是在完善程序以及程序公开化方面,保证了相对的公平公正。例如职称评议的几层审查,特别是外地专家审查的分量越来越重,方式也越来越科学,行政干预的成分越来越少。即使是有人打招呼,不过的还是不能过。
其他方面也是如此。举个例子:我们学院有个学生被北大深圳研究院录取为法律专业免试研究生,条件就是我们学院能推荐他为保研生。但这个学生的成绩在全班70%之后,按学校的条例上不可以的。该生社会背景深厚,更有手握重权的省直机关负责人。为了这个保研指标,学校很多机构接到了打招呼的指令,也几乎学校所有的机构都有人向我们询问,但所有询问的人都知道学校保研程序和结果的透明性,所以也没有给我们施加压力,只是说能照顾时给于适当照顾。我们学院讨论时大家都认为如果推举他保研没办法面对全院大多数学生,最后按程序投票否定了该生的保研请求。
今年高考有省市机关负责人向我询问中大是否能点招,希望帮忙。我知道中大已经若干年不干这种事了,但我还是给招办主任打了招呼。打招呼的意思是让招办主任保证今年肯定没有一个点招生,否则,我们没办法拒绝别人。招办主任让我放心,说只有这样大家才好做事,都不得罪人。
今年中大一副校长的女儿考大学,分数过了重点几十分,但没到中大的投挡线。中大的录取政策使所有的人一视同仁,校长的子女也不例外。结果,这位副校长的女儿去了华农。
其实国内大学的教师教授和国外的一样,都对学术腐败深恶痛绝。但人都是有弱点的,在有空子可钻的情况下也都想走捷径。所以,制度上的保障是根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