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时缓和的两岸关系背后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

送交者: ●乔盛 于 June 28, 2000 12:21:09:

暂时缓和的两岸关系背后

● 乔盛

  陈水扁5.20发表就职演说以后,表面上台海两岸并没有立即陷入
对立紧张的状态,似乎相安无事。但是从各种角度观察,这段看似平
静的后面却很可能仅仅是下一次风暴前的一段短暂间隙。

  刚刚上台的陈水扁在处理关系到台湾安全和经济发展的两岸关系
上,主要采取的策略是尽量不刺激大陆方面,减缓台海紧张局势,不
仅让大陆方面无法有立即对台动武的口实,同时也让美国方面基本满
意。尽管陈水扁在就职政策演说中保证了“五不”,但对大陆要求的
“一个中国原则”却回避不提。虽然陈水扁还没有像李登辉那样公开
提倡“两国论”,嘴上也不再提要搞“台独”,但在实际层面上却推
行了一整套强化台湾与大陆不同的政策。在民主、人权和台湾地区乡
土的旗号下,加速灌输台湾老百姓,特别是年青一代,使他们坚信台
湾的确在政治、经济、以至文化的许多方面与中国大陆都是完全不相
同的两个社会。台湾新领导人极力想方设法地把大陆描绘成不民主,
不讲人权,对台湾动不动就采取霸道行为的邻居。最近一个时期,人
们越来越多地在两岸之间使用“中国”来指大陆方面,而不再怎么使
用“中共”,“大陆”,“内地”等词汇,就使人感到两岸之间似乎
正在疏远。

  所有这一切就是要在根本上划清台湾与中国大陆在文化上的界限
,割断中原文化对台湾社会的影响,重新塑造台湾,从而抵制中国大
陆的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统一策略,为今后台湾未来的变化准备民意
基础。而这种民意基础又将反过来迫使台湾民选领导人采取进一步远
离中国大陆的政策,这也就是陈水扁在就职演说中所说的“台湾人民
站起来”的含义。

意志与实力对比

  如果说大陆的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策略,在台湾更多地接受美、
日外来政治文化而排斥大陆政治文化的条件下丧失了效用,那么民选
的台湾领导人强调“中华民国”是独立、主权的国家,拒绝“一国两
制”的事实又使得寄希望于台湾新领导人的统一政策遭到了严重的挑
战。目前大陆除了军事压力外,几乎找不到更有效的遏制台湾分裂势
力的好办法,因而解放军的作用在两岸关系中所占的地位就特别引入
注目。

  如果有人认为,解放军现在的装备不够,一定要拥有某种新武器
之后才敢进攻台湾,并与美国发生对抗,那么就大错特错了。应该说
这种认识是对解放军缺少了解,对大陆的国家意志不了解。在解放军
以往的战史中,有多少次都是在武器装备极为差劣的情况下,依靠全
民战争的作法而一再取胜。大陆只要在进攻台湾的同时,设法阻止美
国航空母舰靠近台湾、并设法防止从日本、以及美国本土等地起飞的
远程轰炸机的轰炸,用武力统一的策略即可事半功倍了。也许有一天
早上,台湾人会发现台湾岛被大批的大陆渔船所包围,而这些渔船是
解放军攻台的有力支柱。

  大陆解放军力主攻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一个重要而且不
能被忽视的因素。这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解放军有实战经验的高
级指挥官越来越少,而武力攻台又需要有打立体战争和组织大兵团作
战的经验。由此,军内难免希望趁一些老将军还在的时候,把台湾问
题一了百了。中国在美国之后,曾与越南交过手,打过硬仗。而后,
解放军已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没有战事。相比之下,美国军队则又陆
续参加了多次大大小小的区域性战争和维和任务,在战术、技术配合
、和提高武器装备上不断提高。大陆的军警被迫放弃经商、返回营房
后,无战事又无商事的军队不能只演习不打仗。武力解决台湾问题可
以说是实战练兵的一个极好机会,对提高解放军的战斗力、争取更多
的军费都大有好处。

处理两岸关系要温度适中

  大陆方面目前仍强调对陈水扁要“听其言、观其行”。但无论陈
水扁怎么讲话和表态,大陆对他都不会放心,担心他将来地位一旦巩
固会比李登辉走得更远。陈的副手更是不断地放话挑衅大陆,使大陆
更加感到解决台湾问题的紧迫感。

  为了尽快地解决台湾问题,大陆不断地采取武力和外交等方面的
高压,在解决两岸统一问题形成了一种高温的“热”处理状态。几乎
凡是涉及到台湾以主权形式进行各种行为都会受到大陆的严厉封杀。
但从效果上看,武力与外交上封杀如果把握得不好,往往会产生在国
际上陷入被动,在争取台湾民心方面挫伤台湾民众的感情等副作用,
反而容易让台湾分裂势力牵着鼻子走,效果适得其反。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由于中国是一个国际大国,台湾只有在政治

上与大陆闹对立并制造一定程度的矛盾,才能有效地提高国际上对台
湾的注意力,提高台湾的国际地位。试想如果台湾是一个与中国大陆
没有关系的国家,并且和中国毫无利益纠纷,其国际地位根本得不到
现在规模的注意力。换句话说,台湾只有不断地把自己与大陆联系起
来才能有突出的国际地位。即使是“台独”也是要不断地把自己与中
国大陆联系起来才能有势力,有声望。因此,在处理和解决台湾问题
的过程中,大陆适当把握“火候”,否则逆火效应反而于事无补。不
管怎么讲,台湾问题说到底还是中华民族自己内部的事情。

采取具体行动对等开放

  那么大陆除了施加武力高压,防止台湾分裂势力兴风作浪外,有
没有其他方法促进两岸社会的重新融合呢?

  鉴于两岸统一要有民众基础,因此有必要采取具体行动把两岸社
会从隔阂重新推向了解与融合;又鉴于台湾的政治和经济发展始终离
不开大陆腹地的规模地位,大陆方面有必要重新定位自己的对台政策
,利用中国大国的吸引力和广阔的市场规模,在条件基本对等的情况
下,全面开放与台湾地区的交流。

  反思过去十几年与台湾的经贸关系和文化交流基本上是大陆单方
面一厢情愿地开放,台湾民众可以自由来往大陆,而大陆民众去台湾
就受到相当的限制。此外,台湾方面严格限制台湾对大陆的投资规模
与范围,同时制止大陆的经济势力(如资金,劳力,投资)进入岛内

  大陆现在的外来投资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华人,而来自台湾的资
金更是不可轻视。武力攻台一定会影响到台资的来源,对大陆经济发
展不利,这是大陆迟迟没有采取对台湾动武的一个重要约束因素。武
力攻台不仅会摧毁台湾的经济,对世界经济也将带来相当大的影响。
九二一大地震后,台湾厂家减产,使得世界电脑芯片及其他资讯科技
行业的零件供应的价格受到严重影响就是很好的证明。

  随着大陆进入世贸,以及中国大陆市场加大对外开放的程度,台
资能否继续抢占大陆市场份额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两岸关系,同时也
将影响两岸关系的发展。一方面台资为大陆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提
供了就业,但另一方面又从大陆攫取了丰厚的回报。每年大陆对美贸
易的巨大顺差,被对台贸易的逆差吃掉了不少。难怪大陆上的人对有
些台资一手从大陆赚到好处,另一手又拿着大陆同胞的血汗钱去搞台
独感到气愤至极。

  如果台资在未来抢占大陆市场的竞争中输给了其他国家和地区的
竞争者,台资才会成为推动两岸关系的因素,对台湾当局形成压力。
换句话说,如果能迫使台湾在经济竞争力成本上大到台湾承受不了的
情况下,才能有效地推动两岸关系的良性发展。这就是说,大陆在两
岸交流上不能让台湾单独轻松地享受优惠,而大陆没有同等规模的回
报。对等的全面开放将是促进两岸关系良性发展的重要手段。否则就
是自动放弃利益,使自己陷入被动不讨好,甚至赔本的境地,不利于
两岸关系的正常发展。同样地,大陆在文化交流上也应采取类似的政
策。

  值得注意的是,大陆地大、人多、市场大、再加上文化相同,无
论两岸关系的情况如何,台商都想转产大陆。一旦台湾主要大企业在
大陆所建工厂的生产能力超过其在台湾的厂子,大陆只要采取一定的
措施,阻止台资自由回流台湾,使台资不再成为两岸之间的游资,武
力攻台的经济约束条件也就自然消失了。

(作者是一名中国学者,现居美国)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可选项):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可选项):

URL(可选项):
URL标题(可选项):
图像(可选项):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