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以为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

送交者: CHI 于 December 03, 2008 21:58:40:

回答: 这种话题不应该太沉重嘛 由 霍林河 于 December 03, 2008 20:05:04:

该从分析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入手来回答这个问题。

中国传统社会里,人, 尤其是知识人的精神面貌是信仰取向的。这一点,与欧洲中世纪的情况大体相同。青山兄上面已提及中国读书人的信仰, 除了“三纲六纪”等信条外,庶民社会中也充满了敬鬼神畏天命的淳朴信仰。

进入到现代化社会以后,无论是发源地的欧洲还是后跟进的其他地方,人的精神面貌都经过了一个“入世转化”,这当然是物质进步的必然结果。经过这一转化,人的精神面貌由信仰取向转化为唯实唯利的利益取向(Faustian)。而王国维即处在这一急剧转化的时期。

在欧洲,这一转化伴随着宗教改革运动及后来新教的诞生。新教恰好提供了以“诚信”、“节俭”、“勤奋”和“条理”为特征的工作伦理,进而发展出一套新教徒人生观。有社会学家(Harriet Zuckermann)做过调查,结果表明在极有成就的人群中,如诺贝尔奖得主,新教徒所占的比例异乎寻常地高(新教的原始版是犹太教,也包括在内)。

在新教信仰中,一个重要的教条为天职(calling),即认为今世所做的工作(无论是什么样的工作)是执行上帝派给的任务。新教的整套教义内容庞杂,无所不包,光是Westminster Confession of Faith 就长达九百多页。

到目前为止,尚未见到对中国知识人精神面貌进行分析的东西。如有人见到,请在此通知一下。谢谢!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可选项):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可选项):

URL(可选项):
URL标题(可选项):
图像(可选项):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