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业”的佛教术语还是第一次听到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

送交者: 霍林河 于 December 03, 2008 22:59:33:

回答: 通俗说法,也行 由 小沙 于 December 03, 2008 22:22:54:

这样就更可以说荣格的“集体无意识”是受佛教启发而得了。

佛教在中国的弘扬与历史上翻译佛经的大贤们的智慧有很大关系,比如许多佛教的重要
概念都用音译就充满了智慧。在开始接触与佛教相关的书籍时,对这些音译很不认同,
觉得如果把意思直接译出来不是更容易理解吗?但是读多了之后,觉得这些重要概念就
得这么译。佛教术语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但是语言却是有限的,不同的语言之间往往
没有完全的对应,既不多也不少的一对一关系。比如“般若”一词,如果一定要找一个
汉语中已经有固定意义(语言相)的词句翻译过来,就会附加一些原来没有的意思,也
会失去一些原词的含义。但是用音译译成“般若”,在你系统的读了佛经之后,就可以
不多也不少的理解了它的真正含义。借用佛教的术语,佛经的这种翻译可以叫做“不着
相”译法,而通常的文字翻译都是着了(特定语言的)相的,比如我上面引的那首东坡
词的英译,就是着了英语相,使读者无法看到原诗的全貌。

很喜欢这样的讨论。晚安!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可选项):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可选项):

URL(可选项):
URL标题(可选项):
图像(可选项):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