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正理一下,请看这里。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

送交者: CHI 于 February 28, 2009 21:00:30:

回答: 附:吴式枢院士在一篇文章中谈自己治学的经验体会. 现转载如下。 由 morningstar 于 February 28, 2009 17:22:58:

附:吴式枢院士在一篇文章中谈自己治学的经验体会,深入浅出,很有教育意义。现转载如下。


从1951年回归祖国到现在,40多年过去了。我亲身经历了百废待兴、困难重重的祖国发展成了一个繁荣昌盛、举世瞩目的国家。同时,我也由一个朝气风发的青年成为了一个年逾古稀的老者。作为一个留学海外的游子,从我回到祖国怀抱的那一天起,我就和我的同事们一起,努力地开拓着一片小小的但却倾注了我所有心血的理论物理的研究和教育天地。即使在那个“十年动乱”的时代,我虽然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但我仍然相信爱国无罪。因此,一旦又重新获得工作的条件的时候,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潮流越来越好的时候,我就比以前更加珍惜这种能够继续更好地为祖国服务的环境和氛围,同时也就越发希望年轻人更能激流勇进,开创一个无限美好的未来。

但是,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个开始,只去想不去做,就永远不会有一点收获。这就犹如流水拍岸、潮来潮去一样,留不下什么有益的回忆。学习也是如此。学习是一个人从事自己事业的开始,也是继续自己事业的依据之一。但是如何算是“学好”,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我在这方面略有一点体会。这点体会可能对许多人来说并不是值得特别提及的事,但对我来说,懂得这一点却是比较晚的。


我的大学时代是抗战时期度过的。当时的学习环境和条件是相当差的,教师对学生也不知不觉地自动放松了要求,许多课是从来不做习题的。学习好坏的标准就是能否在考试中回答出老师提出的问题,答得出就可以得到好的分数。而这一点是很容易做到的,只要照书上的结论和论据来回答,即使书中还有许多中间过程不会也一样可以得到高分。这样无形中就形成了一个坏的习惯——贪快。在图书馆中看到一本好书,会想尽办法借出来,并且急着读完它。对于数理学科的书,其中有一些推导是相当繁冗的,也是很不容易明了的,需要耐心地一步一步地去推导。但为了图快,就不愿意认真地亲自动手去做,于是很快地读完了书。表面上似乎知道得不少,但会很快地忘记,当要用它去解决问题时,又必须重新开始学,而且必须是一步一步地开始学。这说明,看来学得很快,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学好学懂。


自然,在所接触到的东西中,大量的书籍文献和资料是属于可以浏览的范畴。但是和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密切相关的东西却必须要认真地按部就班地去学习,切忌贪快,以致使自己的工作如同空中楼阁一样没有根基,随时可能坍塌。特别对数理、化工等方面的内容,一定要用心去体会,用脑去分析,并且要不怕麻烦地亲自动手一步一步地去推导,去演绎。只有这样,才会把知识学会,学懂,才有可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才能够掌握来龙去脉、解决方法和发展趋势,从而开展自己的创造性的工作,沿着科学的阶梯,攀登到新的高峰。


我已平淡而从容地度过了几十个春秋,正如一个平凡的人过平凡的生活。如果说我有过一些收获,那么耕耘着它们的就是:一个明确的人生目的,一份无论在顺境或逆境中都能坦然面对现实、敬业且不忘根本的执著和一种持之以恒的勤奋。这就像一头牛和一架犁,一步一步地耕作着我人生的梯田。到了现在,我不想追溯既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科学研究是一片不分国界和种族,也不分年龄的永无止境的五彩天地。我将继续在这里,一步一步地、兢兢业业地、奋发有为地去工作和创造。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可选项):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可选项):

URL(可选项):
URL标题(可选项):
图像(可选项):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