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晚,雷已出手: 由美吉的回信说起 ... ...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

送交者: @_@ 于 June 17, 2001 04:39:04:

由美吉的回信说起 ... ...

很报歉,这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朋友们已经感到风雨欲来的气息,沸腾的论坛一反昨夜的喧哗而变得异常沉静。我的网上经历不多,但你们这里毫无疑问疑问是最和睦,参与人员最愉快的论坛之一。我也注意到,最近六周,你们的计数器由一万四千一跃至近三万人次,可喜可贺。无人不被这前所未有的成就所陶醉,却甚少有人认真考虑一下暗中存在的困境。

首先,从建坛伊始你们就是这“十几个人,七八条枪”,尽管做出许多努力,加上新人,减去“逃兵”,现在仍然是这个规模。我猜测,到明年不会有多大变化。这绝对与你们的过份亲热有关,不公开自己是不行的。除不断关心的寻问外,还有半真半假的玩笑,网外的情况调查以及赤裸裸的揭穿。你们那里现在没有隐士 -- 我不会错,不用给我举例,我深知这一点。

很多人有过这样的经历:在长途旅行的列车上,你身边坐满了陌生人,大家天南海北的瞎侃。聊着聊着,你的一位新朋友讲出了他的隐私,接着又一位,最后你也讲了 -- 虽然你当初并不打算那么做。到了终点,大家各奔西东,相忘江湖。没有谁感到沉重,愧疚,反倒更轻松了,为什么?我还要问,如果你一上车就把周围的每个人姓名,住址,电话等等一系列私人信息记下来,或者这些人中有几个相识,你们还会谈得那么融洽吗?更严重的是,论坛与车厢不同,它敞开着窗口面对世界。

其次,温馨友爱的家与以理服人 -- 典型的“大”家庭模式,适合十几个人的“小”坛子。你们有自己的“老爷子”,“小家伙”,“管家”,“主妇”,“佣人”和“劳力”等。什么人闹了事,别人管不了,老爷子一开口,那家伙也就服了。如果你们真的打破前述的限制,按希望吸引了几百人 -- 校友的十分之一,这大家庭的模式立刻土崩瓦解:并非每个人都有同一个公理系统,谈何服人。并非每个人都有相同的口味,“没有一个厨师能满足所有的人”。这第二个问题便是:你们真的欢迎尽可能多的人参加吗?或者说,你们真的要打破自己亲手创建的温暖的家,让战火硝烟纷飞在这个论坛上吗?

第三,当前的一团和气及缺乏适当的批评机制。我其实离你们非常近,也认识为数不少各年龄的校友,所以才游落于此。我曾同一些人聊过你们的论坛,其中的一个评价令我吃惊,也一定会令你们吃惊。他说,那不过是一帮相互吹捧之徒,他们自己乐去吧,与吉大何干?看了最近一些贴,不无道理。例如 CHI 先生的“我在美丽的日本”一文刚刚贴出,叫好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我不否认那是一篇好文,但你们中有几人读完,且不说读懂再叫?另外,我相信你们和气的气氛是以一些人的屈辱为代价的。红墙,红门,枫荻等仅见的女性先后被赐名“老相好”而还面带笑容的去应承,是出于她们的本意吗?为何不说一句先生,请自重?为何没有一位骑士站出来扬起手中的剑?象“乱我 ...,弃我 ...,”这等艳曲,也只见农夫棉里藏针的说一句“好湿”,便堂而皇之地上了坛庆首页,不怕遗笑大方吗?看过“老费”那沉重的秧歌,还不断重复着富农的“称喂”,真能品尝到什么幽默滑稽吗?我曾读“引以为鉴”。墙外的老客新客,无论有无面子,灰头土脸挂在那里不知要多久。

第四,论题的陈旧与语言的陈旧。二十几年前的红楼怕是经风吹雨淋,早变黄楼了吧?新生连那名字都不知,难有共同语言。象坛代会的报导,回国事宜等,一律使用文革术语也怕是太过份了吧?聊天中极少见到妙对妙答,稀有的快枪手如霍林河,大布苏,农夫,方周,风等也少有佳作,难以产生吸引力。

结论:很好的论坛,很好的今天,成长不易,壮大更难。

谢谢版主,谢谢大家!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可选项):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可选项):

URL(可选项):
URL标题(可选项):
图像(可选项):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