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交者: Passer-By-From-Texas 于 March 27, 2010 23:40:44:
回答: 欢迎远方的朋友:) 由 梦冬 于 March 27, 2010 20:28:55:
我没有去过Albuquerque和Taos。周围的朋友中的艺术爱好者们,倒是常常带些个信息回来,很是诱人。你的这份介绍,图文并茂,再加附上的历史信息,拉近了认识。
说心里话,我一直不很明白为何Albuquerque和Taos会是“艺术家的热点”。西班牙人在十七世纪即已殖民Albuquerque和Taos地区,然而至十九世纪,似乎与西班牙人在南美洲其他占领区一样,未见有何特别的“启蒙”或发掘,以至于有“轰动的艺术效应”。倒是传说中说,而是世纪初,这个意大利富婆Mabel Sterne (later Lojan),在Laos引狼入室,前后圈样了许多出色的文人、艺术家,致使Taos成了后来许多艺术家接踵而来。然而这个事实上很“贫瘠”的地方(相较于美国东西海岸的文化富绰),艺术“灵感”来之何物?我在阅读Edward Western的生平时,看到了他以及一大堆来自欧洲(特别是意大利)富裕的文人对美洲土著人、墨西哥人文历史的执迷不悟和狂热,比如Ernest Blumenschein是在1897年在西去的途中,为了修车误入了Taos,被当地风貌与土著人的生活迷住,从此生根,轮为画家!所以,我猜这里是一批“喜欢土人”的西方人的“热点”,在我们理解的整体西方艺术意义上,这应该是个“小”旁枝吧?
从另一个角度去看,无论从你的一路纪录片,还是历史上摄影家的遗作,或者是导游书籍上的介绍,似乎照片多“英雄所见略同”——many typical shots,也许上镜的景色“有限”?:)
从你的字里行间看,似乎也是众伙旅游(行),无论如何讲,这是对喜欢摄影的人来说是有很大挑战的,尤其对有想法、图深度,哪怕只是去体会大师工作意境来讲,挑战是毋庸置疑的。时间是一大难度。譬如,旅游照片很少能有一早、一晚和“耐心等待”之作,其次,尽心揣摩、用心构图,也是十分难得。一旦有人在“等”我的话,我是很“心慌意乱”的。所以,佩服你的用心、用力。除了那几张黑白的特别出色外(笑,好象没异乎寻常的差异?),我觉得第3、第19幅很不错,其他的几张,比如第21、24张,若能在更精彩的时辰、天色下拍,一定更“神”:)
最后,因为我的Internet Explorer装有EXIF阅读的add-on,所以,我差不多看了你的照片的meta data。D700的相机果然表现不熟。作品第9幅的高反差、pattern metering mode,还能有很好的阴影部分的细节,宽容度相当不错。
好象多数照片都是在暴光补偿-1/3档下完成,不知有意设定还是未成重设。另外,很有意思,好多张都是不同的ISO设置,有ISO200,更有很多张光照很好的情况下在ISO1250或1600下照的,有何特殊考虑?估计这是用常规ZOOM(f2.8快速)镜头所摄?未能在EXIF数据中看到镜头的信息。
谢谢能有机会与你交流。
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