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咔溜”福州 (上) ---2010年回国小记 之五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

送交者: CANADAGE 于 November 28, 2010 07:28:59:


“咔溜”是福州话,意思是“玩耍”。自从父母离休到榕之后,我也来过好多回了,却从来没有对福州好好咔溜过。夏天太热,只能躲在屋里吹空调;过年又太忙乱,吃吃喝喝假期就没了。这一次,时令正好。虽然立冬了,但穿短袖出门也无妨。福州又很干净,蓝天白云地一尘不染。我总算心闲气定地看了看福州。

【三坊七巷】 南后街就在闹市里。南后街左挑起三坊,右连着七巷。如果把南后街从头走到尾,也就十来分钟。但要仔细游览三坊七巷,学历史,看民俗,品小吃,买特产,… 非花上几天光景不可。

三坊七巷晋唐初成,便是贵族士大夫的群居之地。至清末民初,则辉煌发达得不得了了。名人迭出,林则徐,沈葆桢,林觉民,冰心…的家居都在这一带。想象一下,林琴南和严复居然就住在同一条巷子里!

福建省拥有八十多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用叶氏故居改造成的“博览苑”里,展示其中的十四个,木雕,软木画,漆艺,石雕,剪纸,畲药,闽剧,木拱桥… 除了展品,还有艺人现场表演。琳琅满目,大开眼界。其实光是民居的老房子本身就很有看头。福州民居的明清建筑都是木楼,没有天花板的。我跟老爹讨论过为什么,说可能是避免蛇鼠在上面盘踞做窝吧。我还学了建筑上的一个词,叫“美人靠”。大家不妨猜猜,是房子的哪一部分?

在街尽头的“福建民俗展览”,太值得一看了。抄一段广告:“如果说三坊里,是汉唐以下的咏叹;如果说七巷中是宋元而来的吟哦;那么在这里,在闽都民俗文化大观园,则是往昔熙攘市井的嵯峨风物,浩浩闽地凝固的岁月长篇”。展品颇丰。有不少宋元古董;也有很多明清家具;更有近代消逝不久的,唤起你记忆和共鸣的东西,比如,烟嘴,痰盂,红卫兵袖章…

展览占的是民国海军司令蓝建枢的故居。三坊七巷先后出过民国六位海军总长和司令。不太了解海军史,一直由福建人掌握的海军大权,最后是如何落到江西人桂永清的手里的?桂的故居,几十年前我住过的。当时是鹰潭地区招待所。好精美的一处大宅院!现在应该也是博物馆了吧。

看晚报,聂卫平那几天正在三坊七巷的光禄吟台讲围棋,可惜错过了。

【于山 乌山 屏山】福州城倚山挽江望海,是个风水不错的城市。环榕皆山矣。“壁立千仞”是林则徐说的, 未必是说福州周围的山。但从城里远眺鼓山是要抬头仰望的。城里也有三座山,所谓“三山两塔一座楼”。

这三座山,是榕城地理的要枢,也是榕城历史的支柱。

没去爬屏山。车来车往绕城高速公路时,可以望见屏山上新修的雄伟的镇海楼。有人考察,自六百多年前这楼初建算起,它毁了十三回,又重建了十三回。最后一次是1970年,为战备拆毁的。不知是什么理由,成为敌机轰炸的地标?而最后一次重建是2006年,理由同样也有趣。缘起2005年的“龙王”台风,特大暴雨,汪洋福州。武警指挥学院有85名学员被洪水冲走而牺牲。我弟弟学院附近有一条河漂浮着万头死猪。福州政府痛定思痛,决心重建镇海楼。可喜的是,新楼竣工之后,台风再无来犯福州。

于山几乎在市中心。山脚下是城市的心脏---五一广场。毛主席还站在那里向福州人民挥手打招呼。我是从山脚的白塔寺开始登山的。福建的佛事很兴旺,白塔寺正在翻修。白塔寺里有个法雨堂很有名。说的是五代时福州久旱无雨。这时来了个游方僧祈雨,他在寺前用木柴堆塔,自己坐在塔上,闭目合十,求雨三天。约定无雨就自焚。时辰到,火焰起,大雨倾盆。他安然无恙从火中走下。于是人们就建法雨堂纪念。后来法雨堂还曾是严复读书处,福建船政学堂的校舍。

于山有近代史几处重要史迹。一是辛亥革命纪念馆。当年义军从此处炮击清兵中军帐,攻占旗下营。二是福建事变时,蔡廷锴等在补山精舍密室策划,创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以前我还一直以为咱们的国号是第一届政协定的。于山上还有纪念戚继光的戚公祠;郁达夫陈列室。

于山顶叫九日台,台的南端是一片绝壁,原有炮台, 现在修了座音乐厅。此处的音乐应该不同凡响。跟前一座新凉亭,样式材料都很现代。是一位旅美老华侨捐赠。题刻“万里谋生远犹忆当年九日揽胜 天涯擢贵尊常怀此地儿时争欢”。看来老先生晚年很是得志了。

向下一点,是翻修一新的揽鳌亭。故事也有趣。说于山这块大石头,是六只巨鳌从蓬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