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见闻】又长一见识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

送交者: 琉璃猫 于 March 21, 2011 22:01:10:

陪着大哥过完元宵节,本来要尽快赶回去照顾老母亲的,但听说照顾大哥的保姆的亲戚要来哈尔滨看病,我便决定推迟一天,好好陪陪看病的家属。一来是对一直精心照顾哥哥的保姆的一种感谢;二来也觉得对方是农村来的,很多东西不懂,我应该给予关照。

在回国的三年时间里,我因婆婆、母亲及小儿和大哥的生病,已经和医院打过多次交道,故对国内医院的状况该是比较熟悉了。特别是去年带母亲花51元挂号费看专家门诊时,在花掉近2000元检查费,1800元高额药费(后来协商全部退掉)后,也没有得到多少实质性问题的解决后,我深深体会到“认识”国内“专家”的重要性。如今为了不再走母亲上一次的弯路,经初中同学提醒,我电话从黑龙江转到辽宁,又从辽宁转回到了哈尔滨。这时我知道自己该找谁,又去挂哪一位专家的号了。

  一大早,我排队挂完专家号后,就等着见要陪同的人来,大家凭着手机很快就联系上了。见面才知道,陪同的人从黑龙江某农场过来,患者是个近50岁的男子,陪同的家属是他的比我小十来岁的妹妹(以下简称妹妹)。 他们半夜从家里开车过来,因为农忙已经开始,他们希望当日得到诊断后,若没有问题,就连夜赶回去。

  我们坐在诊室外的走廊里,好不容易等到八点开诊。我巡视了一番诊室,知道这个科共有六个诊室。环顾四周,我发现唯有我们挂的专家诊室外挤了一堆的人,细看看知道这是医院里的有关人员带来的患者。

“近水楼台先得月嘛!”我不但没有妒忌那些不排队的人,还为自己找对了专家而感到欣慰。

“连他们本院的人都找的专家,一定是没错了!”

放下心来,我开始目不转睛地盯着电子屏幕,那里显示着各诊室的看病号码。与各个诊室的号码在跳动相反,我们这个诊室的号码几乎不动;且与号码不动相对应的是诊室前依旧攒动的人头;在这些人头前面还站着一位如门卫一般的护士在招呼着患者。我眼睛一瞥,竟然发现了同行的妹妹,于是我好心上前劝慰到:

  “看着电子显示屏幕排队就可以了,你大可不必在那里拥挤呀”

  “我已经看见好几个人还没到号就挤进去了!” 妹妹固执地说。

  “不会吧!”

正当我诧异的时候,就见妹妹同那位把门的护士一起走到了一边。不一会儿,妹妹再次来到门诊边,并向她的哥哥(患者)摆摆手,于是,他们两人竟然就迈进了诊室。

  “哇!”,我不仅仅是惊讶了,简直是目瞪口呆。本以为农村女子见识少,才在那里起哄的,却原来是我自己孤陋寡闻了。

  我赶紧跑到门边,想要进去,却被护士拦住了。

  “一起的,我们是一起的。”我慌忙解释说:某某某让我来找这位教授的。

  护士轻声说:“知道了,你不用进去了!” ,接着她头冲里喊道:某某某介绍来的。

  此时被挡驾站在门外的我,突然意思到原来“关系”是可以用另一种方式建立起来的。

  后来,我们又要排队做仪器检查,也是这妹妹又去找来了那位把门的护士,结果是他们又被提前了。

“问诊----检查----诊断”,一上午全部搞定。患者没有什么大问题,也没有开多少钱的药,大家皆大欢喜。

  迈出医院的大门,我笑着对那女子说:

“你根本不用我托人找关系,你自己就很是轻车熟路嘛!”

  那女子微笑着低声对我说:“现在的人很势力呀!”

  本以为在东北长大的我,大学毕业后也曾在北京工作了10来年,之后又东渡日本,旅居北美。这么走南闯北的,自我感觉该是见识不少了,现如今却在这乡村女子身上,又见识了这么便捷的人与人的沟通方式。

真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啊!




所有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