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百年孤独 卷三 劫后余生之(7)机关“大院”里的那些事(三)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

送交者: 王安琪 于 April 27, 2011 06:50:54:

7 机关“大院”里的那些事(三)
七十年代末,经济体制的改革率先在农村起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激发了亿万农民劳动致富的热情。进入八十年代以后,乡镇工业迅猛发展,农业经济空前活跃,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使农民越来越认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从而使农村普遍产生了对科学技术的渴望和需求。

1985年三月,中国政府实行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明确了“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科技发展方针,为广大科研院所和科技工作者面向农村经济主战场、向农村推广科技成果、帮助农村发展经济提供了契机。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百分之八十,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关键。从这个基点出发,顺应全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形势和农村生产力发展的需要,1985年五月,国家科委向国务院提出了“关于抓一批短、平、快科技项目促进地方经济振兴”的请示,引用了一句谚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誉名为“星火计划”,寓意科技的星星之火,必将燃遍中国的农村大地。

1986年初,国务院批准实施这项计划。

这使苦于无事做、成天找事做、到处凑热闹的基层科委感到很振奋,甚至有摩拳擦掌、大干一场的激情和冲动。

在星火计划的框架下,锦州市科委开展了“科技立乡”活动,并且把义县白庙子乡确定为试点乡,把活动的重点放在发展乡镇企业上。

于是“科技立乡”活动成了义县科委工作的中心,我几乎每个星期都要跟随左主任坐着那台“半截美”去白庙子乡两三次,和市科委的人员汇合并配合工作。

白庙子乡距县城几十里,地处一隅,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当地的农民世世代代养牛种田,乡镇企业几乎是一片空白,只有一个铁匠炉和一个粮食加工作坊,一切都要从零开始。

市科委从市内带来一些科技人员,他们每人都有“短、平、快”的科技项目要转让和推广。这些昔日的“臭老九”可不是来“共产主义大协作”、无偿支援的,他们都有很强的商品意识,手握“项目”,待价而沽,希望卖个好价钱。

在这些科技人员中,有一个我高中上届同学靳△△,他是锦州师范学院化学系的讲师,他的项目是“三十烷醇的提取和提纯”。

三十烷醇是一种天然的长碳链植物生长调节剂,化学名称正三十烷醇,又称蜂花醇,是从蜂蜡中提取纯化的天然生物产品,对人畜无毒无害无副作用,对环境无污染。

发达的农业国家,早在七十年代就已经全面采用叶面喷洒的方法使用三十烷醇,它经由植物的茎、叶吸收,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增加干物质的积累,改善细胞膜的透性,增加叶绿素的含量,提高光合强度,增强淀粉酶、多氧化酶的活性。三十烷醇还能促进发芽、生根、茎叶生长及开花,使农作物早熟,提高结实率,增强抗寒、抗旱能力,增加产量,改善产品品质。

父亲在几年前就和我说起过三十烷醇,后来他还从省农科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