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艺术和当代艺术(三,……)(2)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

送交者: Passer-By-From-Texas 于 June 07, 2011 12:57:32:

回答: 【学习笔记】现代艺术和当代艺术(三,……)(1) 由 Passer-By-From-Texas 于 June 07, 2011 11:47:28:

十六世纪的米开朗奇罗在西思廷教堂的顶部完成宗教画,现在是稀世之宝。下面这两幅是局部及其素描底稿,底稿上反映了画家对人体的推敲和诠释细节。因为对衣服乃至皮肤下的骨骼、肌肉的诠释,使得我们不得不说这画逼真得入木三分。









古典艺术追求的是自然(界)里存在的美,艺术家以能用最高技艺表达逼真的现实的能力为衡量水平之高低。作品的主题多是当时社会、文化中崇高内容:耶稣和、圣经的内容为最崇高的主题。生活小品很少(价值也被定得很低)。




这期间的画家跟科学家相似。研究人体的结构到了如同医学解剖(古狗达芬奇的事迹)。更为重要的是对透视原理的发现,对众多的图像要素的总结。总结出使人能产生美感的诸多构图原理,譬如对称性、黄金分割点、色彩对比法则(红和绿——万绿丛中一点红)等等。这些人们下意识感受的东西被科学地归纳总结,不仅成为绘画(包括当今摄影)的许多基本原理,而且是形成审美学的基本内容。















Peter Paul Rubens (1577-1640). Venus and Adonis (1635).

Rogier van der Weyden (1399-1464). Deposition from the Cross (1440)

古典画在构图上有几乎是神奇的构思。人物安排达到几何学的精确程度。这种“等分”构图把视觉美的要素总结到了数学的层面。

艺术家把原来人下意识地觉得美的要素变成创作艺术品的“规律”,使得优秀作品都有“美的潜规则”隐藏其中。现代艺术家都能从几百年前的大师杰作中“找出”(分析)这些要素。上面两幅作品的几何线分析就是今天的画家们的工作。

古典画(你现在几乎可以在网上看到所有优秀作品),看多了就会发现,主题、内容有限,风格相似,大多是生活中人物的写生记录(即使有“情节”的画面,作画时画家多会有实际人物作为模特儿摆在那里)。

在十五至十八世纪,乃至十九世纪初,油画其实还是记录名人贵族的“摄影工具”。

到了十八世纪的时候,新思潮来了,对现实蓝本不再单纯的“拷贝” 。绘画作为自身的许多特点:大色块、不同颜料的特性、在自然界难以见到的色彩配比等等,似乎都比单纯画景物要来得更美——视觉上有更大的享受。画家在作画时注入更多感官和思绪的感受。实体越来越多地是被看成“色块”、“几何形”。画家有了空前的发挥余地,对构图的美感要素有了进一步的总结,色彩越来越漂亮,形体结构越来越丰富,作出来的图越来越不是直接看到的实体,而是某种印象。印象派诞生了。









Camille Pissarro, 1887

印象派画家的生年表

这一阶段的艺术在审美上越来越注重视觉的感受,大色块、大几何图形空前地给人视觉上的冲击,就像长期听惯了手提小收音机的人第一次面对立体声大喇叭,不放音乐,就是在里面优雅地说两句话,都会觉得是天外之音,美不胜收!

“哪画里是啥?”,画家自己不愿意给名称来限制“无限的含义”,所以,就有了“抽象画”的总称。






Henri Matisse,“ Le rideau jaune”

休斯顿的罗斯科教堂(Rothko Chapel),孤零零一小屋,没有窗,就一门。里面挂了十来幅几乎没颜色、没“内容”的抽象画。不让拍照。这里贴张该教堂介绍上的照片,顺便展示当年抽象派鼎盛、又马上要凋零时的抽象画。





你已经看出来了,到这时,现代艺术的定义已经出现了。




所有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