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 母校】【吉林大学外史】(一)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

送交者: 一品官 于 August 16, 2012 10:12:29:

作者: 开心老人

(一品官注:此“开心老人”不是吉大论坛中已注册的网名“开心老人”。此文一品官在文字上略作了修改。)


建国初期,笔者就读于东北行政学院(后改为东北人民大学,以下简称东北人大)并留校工作,一直到离休,亲眼目睹了学校在办学前十年(1946-1956年)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几个重要阶段。回忆那段历史,往事历历在目。现凭记忆,仅将一些亲身经历的六十多年前发生的往事整理如下,算是对吉大校史在细节方面的注释吧。由于年代久远,如有不妥之处,敬请知者指正。

今年九月,吉林大学将迎来建校66周年纪念日。现在的吉林大学已不可同办学的前十年同日而语。但回过头来看看前十年是怎么走过来的,既耐人寻味也十分必要。

1. 迁校(1950年9月)
一个学校从一地迁到另地本是正常的,可在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还隐藏着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东北人民政府决定将东北人大疏散到长春。此前1948年11月,学校刚从哈尔滨迁到沈阳原中山中学校址(伪满称南满中学)加上沈阳师范专科学校。校舍虽然不大,却也能满足办千人大学的需要(见图一)。(点击看大图)


图一: 东北行政学院在沈阳原址


学校刚刚站稳脚跟,政府一声令下迁校:全校仅用12天时间(引自吉大校史),将不能搬走的财产变卖,一切可搬的装成56车皮运到长春。学生也随车到了长春(见图二)。(点击看大图)

图二:东北人大从沈阳迁到长春


到长春不久,师生发现,同是抗美援朝,沈阳市未见任何单位疏散,唯独东北人大疏散到长春。且长春办学条件相对很差,仅有解放大路北边的满炭大楼(今理化楼旁的图书馆楼)及几处零散楼舍,这还是东北师范大学等单位发扬风格拨给的。于是,大家不免留恋沈阳,纷纷提出这是为什么?这个疑问始终得不到合理解释。

1951年,吕振羽任校长,明确提出,等待时机将学校迁往大连,并在大连选好了校址。甚至在图书馆楼一楼改建餐厅时,不做间壁墙,用屏风做间隔,准备迁校时带走。
1951年12月8日,中共中央又发出《关于反贪污斗争必须大张旗鼓地去进行的指示》。此后,一个全国规模的“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运动普遍地开展起来。

1952年伊始,根据上级部署,学校开展了“三反”运动。很快学校爆出新闻:挖出了大老虎(当时把三反称为打老虎)W处(化名)而且还是“卧虎”,说他贪污黄金。因为他负责保管的黄金是保密的,仅学校领导知情,故称为隐藏校内的“卧虎”。可是打来打去,W处所保管的黄金是有据可查的。于是喧嚣一时的打“卧虎”战斗,草草结束,不了了之了。
W处白白挨了一顿“暴打”。这时大家才知道迁校变卖的校产换成黄金,是准备若发生战争,打游击时用。

这里顺便提一下,三反另一个小插曲。我所经历的全校夜间“打虎”大会战:根据外地经验,东北人大也组织了一次夜间“打虎”大会战。记得那天晚上,把图书馆楼小礼堂暖气烧的热热的,校长坐在主席台上,每个三反对象由5-6人组成战斗小分队负责。全校约有10多个小分队,布满小礼堂。晚八点,校长高声宣布“东北人民大学打老虎大会战现在开始!”。下面,各小组听到号令后,由组长领导队员开始敦促、吆喝“老虎”坦白。整个小礼堂喊声一片。“老虎”熬不过群众围攻,纷纷坦白交代。校长不断宣布战果。会战到午夜时,大家都饿了,每个人包括“老虎”在内,发两个白面大馒头充饥。凌晨5点,“战斗”结束。校长振奋地宣布战果。

这次“三反”运动,全校“老虎”共交代贪污款“xxxxx”万元(东北币)并刊登在当时的东北人大校刊上。参战人员非常兴奋。当时刘靖副校长较为冷静,算出了学校实际校产。“老虎”交代的贪污款竟超出全部校产的许多倍,这怎么可能。一些人不愿听这个结论,怎么一夜战果缩水了呢?后来这种大轰大嗡办法被文化大个命“发扬光大”,制造出无数冤假错案。

1986年9月吉大举行40周年校庆活动。有人问前来参加校庆的龚依群(1948年11月至1955年7月一直任学校教务长实际主持日常工作)先生,建校初期学校从沈阳迁至长春的背景,为什么唯独把东北人大疏散时,他长叹一声说:“那是高岗借机打击林枫”的结果。
因为高岗认为,东北人大校长是林枫培养出来的学生,是林枫的人。就像黄埔军校的学生是蒋介石的人一样。但这些风传和猜想,按党的纪律只是闷在心里,不能求证和议论。直到1954年高饶事件出来后,才得到证实。所以他肯定地对人说迁校是高岗打击削弱林枫影响的结果。于是东北人大变成了党内权斗的牺牲品。迁校真相于是大白。


2. 空壳大学

可是续迁校事件之后,事情并未到此结束。接着东北人大迎来的是近一年时间变为没有在校大学生的空壳大学。

1952年春,东北人民政府决定:由于开展三反运动大批干部落马,需要补充干部。决定将东北人大所有在校生(包括1-3年级)一律调出,分配工作。决定下来全校师生异常震惊,特别一年级学生更想不通,纷纷提出意见:入大学是为了学好专业知识,将来更好就业报效国家,怎么不等学完专业就分配工作了呢?再看看身边的东北师范大学,包括高年级不是一个学生也没分配出校吗?再说,学校不是成天在喊要把东北人大办成正规的大学吗?许多教师也想不通,为一年级学生担忧。面对这些复杂状况,学校领导采取各种办法,要求各系党政领导分工包干做好工作,完成任务。于是各系分别召开党员、团员动员会,号召党、团带头服从分配。全系学生誓师大会,党团员积极分子纷纷表态:响应党和政府号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一时间形成一种压力,服从分配是爱国的表现,很快在1952年3月,全校学生顺利被分配到东北各地,未发生任何形式的群体事件。表明了共产党在建国初期在人民群众中是有号召力的。

这件事是否是高、林权斗的继续,无从查考。但对这批学生的伤害却是很严重的。他们的学历问题,毕业证书问题始终得不到妥善解决,影响了他们的提职和待迁。虽然1956年做出决定,可以回校复读,但多数人已结婚生子,年龄又大家务负担等一系列问题而不能如愿,
引为遗憾。只有极少数人回校复读。

1952年,学生全部出校后,东北人大成了空壳大学。教职工们人心惶惶,以为学校将停办,是各找出路的时候了。

正是:

空壳似空心,如今没学人。
苗干虽颓萎,有雨便逢春。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可选项):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可选项):

URL(可选项):
URL标题(可选项):
图像(可选项):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