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环绕祁连山(十)阿克塞,勇士的末日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

送交者: 老椰子 于 November 17, 2014 13:25:40:

(十)阿克塞,勇士的末日

1951年4月29日,乌鲁木齐,一个强壮的汉子,须发蓬乱、额头如刻、面目苍凉,和另外一些囚犯一起,被当众宣判死刑并立刻执行枪决。这位汉子胸前挂着的牌子上写着他的名字:乌斯满。

乌斯满·巴图尔(1899-1951),哈萨克人,出生于北疆的阿尔泰(阿山)。40年代初左右,在当地人民反对盛世才的暴乱中,乌斯满由一个普通牧民演化为亦匪亦官的地方领袖。他的崛起是一个神话,这里不多说。

1944年,日寇还没投降,在远离战争区域的新疆北部的三个毗邻地区伊犁、塔城、阿勒泰,爆发了一个激烈、血腥、复杂的暴力运动,一直延续到1949年,叫做伊宁事变,或者叫三区革命、三区叛乱,看是谁说。伊宁事变的本质是维、哈、柯、回几族联合的分离运动。这个运动得到了苏联和中共在很大程度上的支持,虽然苏联从自身利益考虑(它自己也有当年沙皇抢来的中亚诸加盟国,担心受到这种分离思潮的影响),积极影响调整运动的方向,三区队伍之中,不乏苏联人。作为阿山哈萨克族的领袖,乌斯满率部积极参与了伊宁事变,与国军作战。然而,不久由于意见分歧,他转向与国军合作,与伊犁方面为敌,大打出手;中间也曾协助国军抗击在苏联支持下的蒙古军队的边境挑衅。王震兵次乌鲁木齐,新疆省军政当局投降,但位于北疆的乌斯满虽有所踌蹰,虚与委蛇,最后还是决定拒不投降,与哈密首领维吾尔族的尧乐博斯一起,发起对共军的游击战争,引起极大的连锁反应(包括多个已经投诚的原国军的反叛),血债深重,终不回头,被擒而杀之。

乌斯满这个人是个奇迹。首先,乌斯满也许是近代战争(冷兵器和火器的混合使用为常态的战争)中最为勇猛、机智的骑兵战士和优秀的指挥员之一,类似他的同代人可能还有马仲英。他腰大十围、手阔如箕、脚长一尺、面相粗粝。曾经,在边境北塔山战场,他率数百骑支援国军同蒙军作战,胶着几小时不果之后,他竟然只身拍马冲入蒙军重机枪阵地,刀劈机枪手,然后俯身夺取机枪返回,局面立变。其次,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民族主义者。他从本民族利益的立场出发,以对苏治哈萨克斯坦的方式的不满和对三区诸公的积怨为思想基础,错误地估计形势,以人数相对少的可怜的哈萨克部众与刚在河西走廊灭了马家军的庞大入疆共军为敌,自然是必败无疑。他虽然偶然得手但越战越弱。等逃到甘肃他的被擒地时,部众已经所剩不多且多数是裹挟而来的普通牧民。他逃到的地方,就是祁连山里的阿克塞,就是我们要去访问的地方,这里住着东迁的哈萨克。他当年是奔着他的同胞来的,而且目标应该是想步马克南(美国领事)和尧乐博斯的后尘从西藏逃往国外。

1959年,八一厂推出故事片《沙漠追匪记》,是我幼年时看过的几部影片之一。该片的主要演员包括我们都熟悉、那时非常年轻、如今仍然有时演戏的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