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不错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

送交者: 愚人 于 November 28, 2014 08:26:26:

回答: 【其它】抄校友诗作 由 老椰子 于 November 28, 2014 05:27:34:

只是对曹操的看法有不同的意见。

曹操的确是英雄,在汉末群臣割据里崛起并统一了中原,他的屯田制在结束中原战乱,让人民安居乐业上有进步意义。只是因为老毛推崇曹操(他自己和操行径相仿,所以推崇),于是自郭沫若以后,开始给曹操翻案,尤其在网络上,几乎成了压倒性的看法,以致反倒历代尊刘抑曹的传统观点几乎没有了声音。尊刘被视为维护封建正统的观点加以批判。甚而至于在郭翁的新编历史剧《蔡文姬》里,曹操成了一代英主。有些学者说,尊刘是宋室偏安江左以后被神化出来的概念。

其实只要熟读《三国志》并裴松之注,就可以得出,尊刘并非自南宋始,而是从西晋开始便滋长起来的。裴松之注里引用了三国到两晋的几百本已经失传的书,这些书里包括了贬曹的《阿瞒传》(据说是吴人写的宣传册子)和其他著作。一些历史学家,如东晋的习凿齿的《汉晋春秋》已经尊刘为正统,并称赞刘备在荆州大撤退时,和荆州逃难百姓同路,日行甚慢,以致被操轻骑追赶在当阳,差点丢了老命,说刘玄德在危亡中不失正道。其他关张赵的武功描写在裴注所引失传的文献里不少。虽然这些正统历史学家站在古代正统地位指责曹操篡汉,然而再仔细考虑,实际上涉及到古代王朝的合法性继承问题,这个问题从积极的角度看,就是避免非法篡位造成的政权不稳,引起国家内乱。他们并指出,由于曹操在汉末开的这个先例,后来司马氏也如法炮制,结果西晋政权不稳,后来的八王之乱以致永嘉丧乱起因都在曹操和曹丕上。此外,曹操父子在夺取东汉政权的过程里,过多地使用诈谋,也给后来王朝替换带来不稳定因素。当司马昭灭了蜀汉政权以后,东吴政权很惊恐,也不理解。一些人问东吴驻荆州牧张悌,魏国内乱频仍,很不稳,为啥司马昭能取得灭蜀的大功?张悌回答道,曹操父子虽然取得了中原,但对人民刻薄寡恩,横征暴敛,司马懿父子把魏国架空以后,却能给人民修养生息,所以百姓拥护他们(见《通鉴。魏纪》)。此外,历史学家也批评了曹操临死前写的《遗令》(遗嘱),在这篇冗长的文字里,曹操一反过去的豪情满怀,为民除暴的雄气,对自己身后的琐屑变得唠唠叨叨,他居然规定在铜雀台的妻妾要为他作繁琐的守制,要让这些他生前玩乐的奴婢们在他死后也对他兢兢业业。
4
对诸葛亮、刘备的肯定可在唐代诗人杜甫的多首诗歌里读到,此外,在编撰《资治通鉴》时,司马光从政权的连续性将曹魏政权作为东汉政权的继承者,给了魏朝的正统位置,却遭到直接负责写汉纪的作者刘颁,以及直接负责写唐纪的范祖禹的反对,因为司马光总领《通鉴》的编撰,他力排众议,将曹魏列为正统,为此,司马光在魏纪的开头处以“臣光按”写出了他的理由。总之,尊曹不是从南宋才开始的。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可选项):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可选项):

URL(可选项):
URL标题(可选项):
图像(可选项):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