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旅游】秧鸡和幺凤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

送交者: 愚人 于 June 12, 2015 15:36:51:

禾花雀不过一口之物,这么小的雀也忍心下口(据报道,快被老广吃绝灭了)。

有一种绝灭的美味鸟,就是几十年前俗称的“秧鸡”,我小时候还非常多,以至于进入过去的四川土话,“淋得像只秧鸡儿”,意思是说,某人在大雨里因未随身携带雨伞,而被浑身淋透,宛如坠入稻田水中的秧鸡形象。以前说,北有鹌鹑,南有斑鸠,说的是南北两种肉味最好的常见鸟类。斑鸠自不必说,本来就是野鸽子之一种,鸽子好不好吃?没有吃过的话,去想象一下土鸡的汤和童子鸡的肉就行了。但实际上,秧鸡肉味之美不下于鸽子。

顾名思义,秧鸡就是稻秧田里的鸟,,比麻雀略大。秧鸡平常在高杆稻从中生活,高杆稻大约高度有一米到一米五的长度,是秧鸡最活跃的战场。有一次,我们队在野外试验物探仪器,在一处高杆稻田边,突然发现一只肥肥的秧鸡,颜色呈现黄褐,大家顾不得试验了,准备围剿。其实在这个捕猎秧鸡的时候(1970年)秧鸡已经不多了,原因就在高杆稻田早已大规模萎缩。我们从几个方向潜向秧鸡,最后秧鸡扑地一声,躲过一个同事的魔爪,钻进绿油油的禾苗里消失了。这样捕猎秧鸡差不多可以说必然要失败,以前农民是不会这样逮捕秧鸡的,人家用的是一种竹(簸箕),架在禾苗丛中。为什么不用常见捕鸟的网捕?想一下,网抛在禾苗上有什么用?

即使用簸箕也不容易抓住秧鸡,所以秧鸡在当时的集市上卖得很贵。有人问:稻子收获以后,或者秧还没有插以前秧鸡到哪里去了?这个我回答不了,当时没想过,现在才想,逻辑上推断,应该躲在山坡的树丛里了。

因此,秧鸡的绝灭只是因为高杆田最后消失的缘故,应该不主要来自中国饕餮的口腹。当然,假如现在仍然盛种高杆稻的话,恐怕秧鸡的绝灭就不是“天灾”了。

最近百年来绝灭的鸟类很多,自有鸟类学家和生态环保人士知道。我这里仅仅讲一两种以前并不罕见,也与中国人的文化活动有关的鸟类。

一种叫住“幺凤”的微型鸟。幺凤在古典诗词里有时出现,现在就像我们这么大年龄的人怕也不知道其真实含义。

清初诗人王渔洋一首感动多少多情少年,思春姑娘的词《蝶恋花》两句:

“郎是桐花,妾是桐花凤”说的是一种小型鸟类,被称为“桐花凤”者,这种鸟大约有2cm大小,专一采集桐花芯绒为食,现在有些不谙物源本事的文人,大而化之地将桐花凤归类为幺凤,大谬。桐花凤固然小,还没有小到幺的程度。

据民初周洵笔记《蜀海从谈》(我有线装绝版珍本),清道光时期,在灌县(今都江堰市)山洞里,栖息着一种微型鸟,称为幺凤。幺凤大约只有蜜蜂那么大,羽毛极其灿烂,色若鹦鹉。土人大量捕获卖给城里有钱贵妇作为头饰标本,此鸟至清末时已经殆尽。与幺凤类似作头饰用的微型鸟还有“钗头凤”,陆游脍炙人口的词《钗头凤》的词牌名指的就是这种鸟,其标本插在古代妇女的发髻上,故称钗头凤,凤者,言其羽毛绚丽也。

钗头凤绝灭得比幺凤还早,如今,仅剩下桐花凤了,在峨眉山。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可选项):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可选项):

URL(可选项):
URL标题(可选项):
图像(可选项):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