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 文化】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中秋喜逢旧雨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

送交者: 愚人 于 September 28, 2015 14:11:44:

杜甫诗《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这首诗是杜甫流离出川后,在湖南见到李龟年,就是开元天宝盛时,活跃在皇宫和官僚府第之间的艺术家李龟年,有感而作。而这次相见,双方都经历了繁华盛世,又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坎坷艰辛,潦倒于异地的相逢。繁华不再,凄凉逆旅的对比下,诗人感触万千,却以“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这么含蓄的两句收尾,凝练出无限的沧桑和伤感。前人评杜甫这首诗的艺术性,认为是杜甫诗歌晚年最高境界之一。

今年的中秋节真好,高中同学两对半,到美国旅游,被在华府居住的另一同学开车载来,他们不远近两千里来看我,适逢中秋,令我感动。

这两位同学都生活在底层,退休后生活并不宽裕,这次是子女赞助的费用,到美国一游。所以我特别认真对待他们到来的接待工作,忙了两天,今天送走了贵客。

因为时间相对数年前回国的同学聚会长,所以在一起时聊的内容甚多。回忆中学时代往事自然是热门话题,特别是在我住地附近的湖边散步时,不时听见老同学“揭露”高中时期某男和某女同学的情书往来,谁谁的暧昧关系,更增加了湖光山色之间的乐事。我颇感吃惊,说:我怎么全然不知?同学说,你那时小,只顾成绩,咋知道呢?:)

其中一位是我小学、初中、高中的“帽根儿”同学,四川土话,“帽根儿”就是少小时代朋友的意思,一起回忆峥嵘岁月,更是话题多多。这位同学因为家庭问题,在1964-1965的极左“阶级路线”的政策下,没有(资格)考上大学,他原来也是班上成绩皎皎者,作为省重点学校的优秀学生之一,以今天的标准,考上一流大学是没有问题的。类似他的情况,我们班一半以上未能升学。没有考上大学倒也不算啥,要在今天,可以继续复习,准备明年再战,或者参加工作。他,和另一个这次来的同学,已经报名了本城两家工厂,而且也被厂方人事部门同意了,可中学当局却派班主任(是个政治教员),向厂方晓以政治厉害,将他们活活逼到所谓知识青年培训班(所谓“青训班”),最后只能下乡了。这一下乡,就是几乎八年时间,再回城只是补母亲在工厂的位置,从学徒工做起,直至最后做了副厂长。不幸的是,这个国营企业破了产,于是就退休了。

我和他作了彻夜长谈,目的在想了解国内底层社会状态。在一起吃饭时,正好看见两个女访民在DC街头阻拦习彭车队的新闻画面,于是话题在家宴的桌上打开了。同学们说,他们到美国后,读到习在林肯高中的演讲,里面吹嘘自己在乡下吃苦的经历。都笑了,说,一看就有很大的夸张和虚假的成分。道理很简单,习仲勋虽然被老毛整,但习近平作为习仲勋的公子,到陕西下乡,一定会受到其父的老部下的照顾,会得到安排。习不可能长期干活,事实上被提上来当了干部,而这个干部绝对不会是官方舆论上编造的劳动努力的原因。同学说,他们在农村即使再表现好,都不可能被抽调上去当干部,更不可能被“推荐”为工农兵学员。知青进城,最早是当兵,后来推荐上大学者,首先是干部子女,即使是被打倒的走资派子女(会得到其忠实的,属于其山头的未被打倒者的照顾),其次才点缀些陪太子攻书的,出身工农的知青,以显示“工、农、兵”学员的政治正确性。

他们说,这几个女访民真勇敢,冒着生命危险去阻挡习车队,这说明多大的冤屈要伸张。在国内上访无效,被关押数次,也亏得他们打了这个主意,到外国喊冤,惊动世界舆论,让习胖高唱中国梦的安魂曲在外国爆了光。这自然是习这次访问的最大尴尬。

同学告诉我,目前国内社会矛盾异常尖锐,道德沦丧,习党打贪只是暂时使贪腐收敛,但不可能根本解决问题。政府一方面似乎“清廉”了,另一方面,又以绝对执行习党维稳为目的,对下面群众的诉求,包括环保事件,绝不手软,以表效忠。例如数年前的成都彭州石化厂事件,石化厂为李春诚勾结利益集团修建。石化厂是一个大污染源,然而彭州(或称彭县),是成都和川西平原水系的部分上游,彭州的水污染,必然影响成都及川西八县的水质。当局使用军警抓捕示威群众,并在四川大学校园派军警弹压学生游行示威,终于把事件消饵了。如今又是数年,彭州石化厂的污染继续,新的官员取代李春诚以后,不顾市民反对,继续大搞工业建设。其中包括了成都至龙泉驿公路旁的所谓全国第三汽车城。如今成都已经排入全国重大污染城市之列,成都市政府喉舌吹嘘的“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变成了一个大笑话。成都街道狭窄,却在全国拥有颇为自豪的表现,人均私车属于全国前茅,怎么不成为大污染城市?

同学嘲笑欺哄外地人的假民俗和假古董,例如锦里、琴台的成都小吃,粗制滥造,表面光生,却大失传统风格。又例如宽窄巷子,正好就是一位同学原来住家的街道,我读书时也常去他家(现在没去过宽窄巷子),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最可笑的是,宽窄巷子的院子里雇佣了几个外县的老人,坐在里面喝茶,专门接待来宽窄巷子参观的游客,向他们回答所谓老成都故事,不少掌故完全不靠谱,我们都笑说,我们才是真正的老成都。宽窄巷子一带,属于民初开放的清代少城(满城)的西北区域,民初以后,这里是成都的达官、名人、富人居住的地方,在分布为大越5、6平方公里的街区内,有许多深深的庭院,庭院里楼台亭阁,花木扶疏。在这里,正是我们班上很多同学的家,所以我所熟悉这一带地方。具体说宽窄巷子,其实属于当时少城区域里质量最差的地方,不过院子尚大,里面多蔬圃,如此而已。少城最好的公馆,解放后被四川省各重要机关占了,例如省委,省政协,省委组织部等等,不过还剩下不少幽静的院子,被地主资产阶级的遗老遗少居住着,文革一来,革命群众逐渐涌入,于是过去的风光尽失。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可选项):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可选项):

URL(可选项):
URL标题(可选项):
图像(可选项):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