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艺术】马连良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

送交者: 愚人 于 April 20, 2016 10:52:47:

京剧著名须生马连良刚解放时滞留香港,周恩来派人请他回大陆,马连良答应了。

1951年,马连良临北返前夕,先去找了香港命理大师算命(注),大师算他还有15年大运。马连良想这“大运”应是他艺术生涯里走红,所以也不管了。

先是,马在二十年代即开始崭露头角,三十年代后成为全国四大京剧男角的四大台柱之一,四十年代成为四大台柱之首。有些后来人说马在日本占领北平后未走而继续登台表演,以此指摘马有汉奸之嫌(与梅兰芳蓄须明志对照)。其实,马也不过想保持戏班子完整存在而已。

马连良北上京师后,演艺一路顺风。由于马在四十年代就与梅兰芳齐名,而马演的戏比梅更易为大众理解,梅阳春白雪,且晚年形象到底不如二十年代演《天女散花》那时的扮相,比美女还美女。马的须生形象则愈老愈帅。于是马担任了北京戏曲学校校长,北京京剧团团长。

马连良学艺从谭派起家,并光大之,遂自成马派。马的拿手好戏是京剧《借东风》、《甘露寺》、《清风亭》。记得小时候,商店里收音机最多播放的京剧演唱就是马连良的唱段,其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他老的《空城计》:

“我正在城楼上观山景,。。。”

五十年代时,是电影和戏剧并举的时期,电影本来拍得不多,水平不高,且全是政治说教,只是新科技而已。而戏剧则还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占据舞台,且京剧艺术从晚清到民国的发展已臻极限,五十年代犹有余辉,所以五十年代一般城市百姓接触得更多的是戏剧。记得1956年,正在百花齐放的气氛下,成都市群众京剧团(在当时的棉花街,后改建为东风路西段)连场上演全本《七侠五义》,全城居民欣喜若狂,那几天街头巷尾争说展昭、白玉堂。可见戏剧在当时的地位。

而在这样的群众娱乐喜好上,马连良的风头可想而知。那时一般百姓知道得最多的是马连良,而不是梅兰芳。1958年,在大跃进里,各行各业争放卫星激动人心的时候,京剧界巨星们群集,拍出电影《群英会》,这个“群英会”的意思被正在热火朝天大炼钢铁和万斤稻放卫星的人们借为热语,报上常以“群英会”报道工农业生产单位集众英才创造奇迹。

在电影《群英会》里,马连良饰演诸葛亮,其他谭富英、叶盛兰各饰演有差。马连良的饰相英姿焕发,羽扇纶巾,如鹤立鸡群,舌战江东群儒。《草船借箭》更把马的诸葛亮形象提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所以马连良不仅是诸葛亮专业户,而且在一般人心里,就是诸葛亮再世!

马连良这样的地位,决定了他在文革一开始的处境,兼之日伪时期在北平演出不缀也说不清楚,1966年10月理所当然地被关入牛棚。12月意外跌倒,几天后不治。马连连可能因严重中风死亡。

马连良的死期,正应了香港算命大师的“十五年大运”的预测。

注:香港四五十年代,直至六七十年代,曾经出了几个著名的算命大师,据说算得相当准,名声历久不衰。这几个大师的收费非常贵,而且必须预约。为了表示他们的认真,采用“运案”记录,每一次客人来算命,都要把所述的情况和算命结论记录在案,以便查阅精确性。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可选项):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可选项):

URL(可选项):
URL标题(可选项):
图像(可选项):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