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政治】顷闻戚本禹去世有感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

送交者: 愚人 于 April 21, 2016 22:57:57:

戚本禹可能是文革中叱诧风云人物里最后一位离世者。去前年看过叶永烈访问他的谈话录,还说他身体很好,正在抓紧时间写作回忆录。新闻报道说戚本禹今年年初发现患胃癌晚期,仅仅四个月便溘然长逝了。从叶永烈的报道看,戚本禹的革命立场和信仰是很坚强的,虽然也透露了一些当时的真实情况,和官方学者写的文革上层内幕不太一致。

戚本禹在这个时候去世,既不巧也巧。

再过一个月不到,文革正式拉开序幕的四十年就要到了。1966年5月16日,也就是中共中央“五一六”通知下达的那一天,文革正式揭幕,而戚本禹是“五一六”通知的起草人之一。记得“五一六”通知的传达伴随着全国各高等院校停课通知。老实说,当时同学们都很高兴,并非高兴在跃跃欲试,投身在轰轰烈烈的大革命里,而只兴奋在这学年期终可以不考试了,不用天天晚上钻进图书馆拼命了。谁也没有想到,这一停课一直停到5年以后,直到我们去军垦农场,被分配工作,更没有料到后来的激烈斗争,甚至枪炮相见的壮阔局面。

作为硕果仅存的文革风云人物,戚本禹未能看到文革四十周年纪念的来临,却挥一挥他的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倏然远游去了。

这是不巧。

巧却在,他最出色的文章算是渡过了四十周年纪念。他那篇充满了阶级斗争火药味的文章《为革命而研究历史》,与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并称为文革发起阶段的两发信号弹。毛泽东盛赞了这两篇文章。他说看了三遍戚文,缺点是没有点名;又说姚文也很好,缺点是没有点中要害。很明显,老毛更欣赏戚本禹的文章。我们当时停课期间这两篇文章都反复学习过,就我当时的想法,觉得戚文更具有战斗风格,更铿锵有力,说理严密,岂是今日胡锡辈所能望其项背?姚则软了些,但姚文说理更细腻。不过,当时我更喜欢读的是以他的名义发表的那篇《评忠王李秀成》,文革后听说是历史所的人写的。这篇文章挥舞着马克思主义作为尚方宝剑,削铁如泥,判决没有招架资格的治太平天国史泰斗罗尔纲有罪。文章中最有杀伤力的要点就在引用解放后从曾国藩后人那里发现的李秀成投降清军后的供词--李秀成自叙。解放前,研究太平天国史的学者并不知道这篇供词,普遍认为李秀成英勇就义。当然,罗尔纲先生是知道的,罗尔纲为李秀成辩解的理由是,也的确是李秀成自叙里说过的,没有他的供词,太平天国很多重要历史真相将会被湮灭掉,故罗氏认为李秀成忍辱负重。“戚”文批罗尔纲学术研究则从革命立场出发,直斥李秀成乃货真价实的叛徒。如果不经过文革岁月的颠簸,不看穿世道人心最隐晦的弱点,不带有推己及人,多少悲天悯人的情怀,又怎能如今日静夜细思,理解罗尔纲对李秀成的被俘招供的内心幽微?而当时我们这批血气方刚的青年,自然为“戚”文的大义凛然和铿锵有力而折服。

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就在1967年武汉“七二0”事件爆发后不久,就在王力凯旋归来北京不到半年的时间后,校文革筹广播站里突然播送中共中央文件,说王关戚因反党,破坏文革被抓。文件内容里并没有具体细节,当时大家都被搞懵了。因为正是激进造反派无论文斗武斗都取得空前胜利之中,而王力高大,微胖,仿佛毛泽东第二一般接受江青面露微笑迎接的画面还没有在脑海里消失,就这么快垮了?不但如此,直至文革结束,都始终没有向人民,起码是造反派群众解释清楚,正红得发紫的王关戚到底犯了什么罪?

戚本禹和关锋我是见过的,那是1966年9月20几号,准确日期我已经遗忘了,在北京地质学院(现名中国地质大学)的进门左侧一所操场里。那天晚上,我们齐集在操场上听中央文革小组特派员关锋与戚本禹传达中央精神。几天前,我刚刚由四川到北京串联,住在地院里,就去了。白晃晃的灯把临时搭建起来的台子照得雪亮,只见关锋和戚本禹站在台上讲话,两个人都穿着黄马褂,好像关锋戴着军帽,戚本禹没有戴帽。一高一矮,高者戚本禹,矮者关锋也。戚本禹可能有1米8.5的个子,瘦筋筋的,戴着一副眼镜,很像高中班一个同学,有些驼背,大约是伏案工作长久后带来的职业病。报告是什么内容我也忘了,却清楚地记得,报告是关锋作的,戚本禹站在他旁边,有时插上几句话。

近些年看过网上贴出的戚本禹的老年照片,岁月匆忽,这位当年伏案书生形象的闯将,已垂垂老矣。变得比较胖,似乎也不戴眼镜了。

更加使我纳闷的是,这位犹如浙江潮里最英勇的弄潮儿,刚露了几下不同凡响的身手,便被狂浪吞没了。吞没几乎三十年后,又从遥远的海里浮了出来,依然是那身当初与风浪斗争的短襟打扮。文革十年,他就坐了九年的牢,后来又继续坐牢,可出来以后,依然一口的毛泽东圣明,真不知道这位当初的英雄,这位历史工作者是怎样去体会历史的?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可选项):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可选项):

URL(可选项):
URL标题(可选项):
图像(可选项):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