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歌(二)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

送交者: 小朋友 于 August 31, 2000 10:17:33:

北国风云

还记得哥哥们班演出过一场歌舞剧,舞剧的名字记不太清了,大概叫
“北国边疆”。剧中描写的是一群英姿杀爽的女民兵在北国边疆练武
御敌的故事,同时描绘也了北国初春的秀丽景色。真不知道哥哥的班
主任杨世雄那来这么大的能耐,把这么一个相当规模的歌舞剧搬上舞
台。在后台伴奏和服务的人员不算,光前台的女民兵就要用掉班上女
生的大半。看了哥哥们的演出以后,有一次在电影上又看见周恩来总
理陪外宾观看总政歌舞团演出了该剧。从此,剧中的歌铭刻心里。记
得剧的开始是下面这首歌:

滔滔林海杀声响
茫茫原野映刀光
中华儿女握紧枪
胸怀壮志守边疆

脚踏北国千里雪
身披边疆万重霜
胸怀朝阳练本领
时刻准备斩豺狼
。。。。。。

在女民兵们习武的间歇,她们及目眺望祖国的锦绣河山,用动人的歌
歌唱美丽的祖国。在我心里,描写祖国秀丽山河的歌,没有比下面这
一段更美的了:

。。。。。。
千里雪岭望不断
万束银花齐飞扬
祖国江山多壮丽
胜利歌声飞满天
祖国江山多壮丽
胜利歌声飞满天

这幕歌舞剧的后面,显然是六十年代末期中苏边境的交恶。这是在当
时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的一个重大事件。公元一九六九年三月,中国
军队和苏联军在黑龙江的一个在地图上找不到的小岛--珍宝岛上有过
一次军事冲突。这次冲突的规模并不大,可对那时的中国人来说却是
无人不知,当时的媒体作了许多关于珍宝岛之战的报道,其中的原因
一定很多,但中国军队在珍宝岛占了上风无疑是重要因素之一。冲突
从最初两国边防巡逻队之间的拳头棍棒,上升到后来中方投入了77和
133两个整师的兵力。

我还清楚地记得那场战斗的中一幅著名的照片,在图中,时任珍宝岛
边防站站长的孙玉国,高举手中的54式手枪,命令他的战士向前冲锋。
由于政治原因,孙玉国这一战从营级干部跃升沈阳军区副司令,为中
国文字提供了一个新的政治名词--火箭式干部。在后来的几年中孙玉
国又快速落马,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那是后话。不管怎样,这次
中苏之争的一个小插曲,足以说明以孙玉国为代表的中国军人值得用
最美的赞歌来歌颂。故事发生在战斗的前夜,中苏双方都互派小分队
穿插到敌后潜伏,由于气温在摄氏零下三十几度,到开战时,潜伏了
四个小时的苏军已经有一些冻死,苏军穿插部的战斗力大打折扣。苏
军最高统帅部的头头们因此而深感内疚,据说战后他们集体到莫斯科
的郊外去冻了一晚上,以惩罚自己对部队御寒工作的失职。令俄国人
惊讶的是,战斗打响时,有一支中国军队出现在他们的后方,而这支
中国穿插部队战前整整潜伏了八个小时而无一冻死。没有人知道是什
么原因使得这支中国军队能够抵御如此严寒。在我们的记忆中,苏军
的装备和条件要好于中国部队,他们有笔挺的毛料大衣和长期的在寒
冷条件下的训练基础。北极熊所不知道的是,中国军人是依靠一种神
奇的精神支柱来保卫自己的祖国的。

几十年以后的今天,我们才知道在珍宝岛冲突之后,苏联军队在新疆
有过一次对中国军队的报复行动。那是在珍宝岛之战五个月之后,事
情发生在新疆军区塔城军分区所辖的中苏边境地带,38位中国边防军
人血洒疆场,长眠戈壁。

北疆的紧张局势使得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早期中国处于“深挖洞,广积粮”
的备战状况。苏联帝国主义百万大军压境,亡我之心不死,中苏边境一
触即发。歌舞剧”北国边疆“便是当时时局的一个写照。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可选项):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可选项):

URL(可选项):
URL标题(可选项):
图像(可选项):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