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 嘻 嘻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

送交者: 树明 于 August 23, 2001 19:01:04:

嘻嘻:

真羡慕和敬佩你人生的洒脱,潇洒,和胸怀的博大。

同样令人敬佩的是,你对小说写作的看法很有见地,读之使人一爽,很有获益。望我们的讨论能持续下去。也欢迎各位网友参加。

按照悲剧的古典模式,悲剧主角总是高尚的或美的,但由于自身或环境使然,其高尚或美的结果就是破碎。以破碎的结果使其高尚和美升华。如李尔王、哈姆雷特以及古希腊悲剧。现在小说也常以这种方式达到悲剧的震撼力。我也喜欢这类作品。如百合的《浪漫》,虽结局的悲剧性很淡,但读后还是令我一阵唏嘘。

可是,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大量的是卑琐的小人物。他们不崇高,不美,甚至有时令人讨厌。但他们向往“自我”的美好与美满。在大量的名著里面,这些小人物活该倒霉,倒霉得让读者心安理得。所以,当他们的“自我”的美好与美满被现实扯得粉碎时,就不是悲剧而是喜剧。莎士比亚笔下的犹太商人夏洛克最终身败名裂,“大快人心事”,我却对他充满了同情。谁来关注令人讨厌的小人物的悲剧?

我做了些尝试,因笔力不足,与成功相去甚远,也被出版社认为“通俗”。令我哭笑不得。也许,这个尝试本身就是方向错了,路线偏了。讨厌的小人物对自我美好的追求总是难以调动大众的情绪?请指教。

你提出了一个挑战性的问题:为什么要留在美国?网上曾有过一个大讨论,最终还是不了了之。我也很难得出答案。就说我自己,为了写作,丢掉了许多人们眼中宝贵的东西,值不值?我都认为不值,可还在不停地写。我回国比留在美国好,我很清楚,可我现在还在美国呆着,没有工作,本来就不好的英语已退化到近乎盲肠水平。为什么?我也弄不清楚。似乎什么都是理由,似乎又什么都不是理由。这就是小人物的悲哀,随波逐流,把握不了自己的命运,同时又不甘心现状。整个浪失去了自我,直至破碎临头。《暗痛》中有一句话:以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原可以出无数个鲁迅、郭沫若,可无数个鲁迅、郭沫若没有鲁迅、郭沫若的胆识。

你说:“现在我特别理解那许多名人夫妇的离婚案,他们在一起就没法不让对方失去自我!”实在是至理名言,有拨云见日之感。可列入世界警句大全。

再谢!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可选项):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可选项):

URL(可选项):
URL标题(可选项):
图像(可选项):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