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交者: lyz 于 August 27, 2001 13:23:09:
回答: 对《可怜天下父母心》的批判等等。 由 老椰子 于 August 27, 2001 13:15:58:
和椰子侃小说的“情节特写”与“角色功能”--
送交者: 糟木匠 于 August 23, 2001 09:12:08:
回答: 猫米,对不起,这篇就有一点点吃喝玩乐。 由 老椰子
于 August 23, 2001 08:22:53:
行啊,椰子,这主题木匠老早就就想说。一典型的“紫禁民粹”画像。可能很多人会
不懂,或者没有兴趣。
写小说,木匠是“角色功能化”的一贯主张者。要是木匠来写这篇小说呢,木匠会作
四点改动:
一:巩平就是米脂人;
二:巩平家有个小保姆,和开电梯的是老乡,都因为高考些微欠分;在她们眼睛里,
紫禁城里的人命好,也难怪,紫禁城里的人,见的“市面”--不是“世面”--就
是比米脂人多。
三:削减描写高娃的篇幅,让小保姆来伺候巩平--最好在“出题”的时候让仆主之
间有一点可笑的冲
突;
四:在情节的特写镜头上要抓“精”一点:,比如,关于道具“牙签”,是不是可以
这样做特写:我们知道,吃饱了的人--拿牙签--噙到口中--剔牙--嘴唇,牙
帮骨的怪动作--将牙签用嘴唇衔住思考--这里随便举出的几个动作,可以看出,
小说中选出的那个“拿了一根牙签”,并不是这一系列动作的最精彩处。当然哪,剔
牙,牙帮骨的动作,比较粗俗,难登大雅之堂。木匠觉得,噙住牙签,咬住牙签,或
衔住牙签,这个特写比较好。“拿”和“剔”的动作都已经带出来了。是不是?
这里只是瞎举的一个例子。木匠凑个热闹。
======================
其实木匠的意见在于人物的安排
送交者: 朱老忠 于 August 24, 2001 05:42:16:
回答: 和椰子侃小说的“情节特写”与“角色功能”-- 由 糟木匠
于 August 23, 2001 09:12:08:
人物之间太过写实,因此缺乏联系,显得离散。
如果是端篇,人物应尽量少,有些人物可以不出场,由其他人物的的口中说出来。
出场人物要典型,对话要反映性格,而且应该多出场。
老忠没写过小说,也不打算写。乱提一把仅供参考。椰子语言运用熟练,情节描写
细腻,这都是老忠望而莫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