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清代柳条边(一〕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

送交者: 松花江 于 November 12, 2001 20:41:08:

柳条边是清王朝入关后于东北地区修建的一道边墙。修筑的目的是为了严禁汉人流入东北、以保大清“龙兴之地”的风水不变。同时,可以防止满人汉化、并可保证八旗军在东北的训练基地不受干扰、东北的“三宝”和特产也尽可由王公贵族所独自享用。于是,柳条边墙 应运而生。

早在顺治初年,便开始着手修筑柳条边墙。其南起今辽宁省凤城,经新宾转而至开原北,再折向西南到山海关与长城相接。这条边墙后称“老边”。康熙二十年(1681年) 又将边墙向北延伸。新建边墙从辽宁开原起,沿吉林省的梨树、伊通、长春、九台到舒兰县法特乡的松花江边,俗称“新边”。

“老边”自开原以东归盛京工部管辖,开原以西归奉天将军管辖;“新边”归宁古塔将军管辖。柳条边墙是继长城以后的又一条载入中国史册的长墙。虽然不论从长度和规模上都不能与长城相比,但它出现在公元十七世纪,也属 罕见。说到长城 顺便附带一句,秦代修长城不是首创。事实上,只是把战国时期的各国长城连接起来,加以延伸而已。今天人们看到的八达岭等地的长城均是明代的杰作,而非秦长城。笔者曾考察过河北省张家口地区的长城,从那往西走向的长城应是秦长城。(用几个简单的字,形容那里的长城比较恰当,「残墙段壁,不堪入目」。可是,当地百姓却收益颇丰,几乎家家都是「古为今用」的模范。古长城的大砖成了他们建房屋、砌猪圈的最好材料。山高皇帝远,拿他们也没办法。)但是,不论怎么说,人们还是习惯了孟姜女哭倒长城的历史传说。总把长城与秦始皇联系在一起。

清代的柳条边,如果把“老边”、“新边”长度加起来,足有近八百公里之遥。穿越山川、平原、丛林、沟壑,其难度亦可想而知。边墙是采用泥土修筑,然后在墙上每隔五尺插埋柳条三棵,再用绳子连接系好。又于墙外挖宽、深各一丈的 沟壕,引水入内作为护墙河。边墙内有旗兵戍守、巡逻。当时吉林境内的边墙共有四座城门。(1)伊通边门,又称易屯、一统边门。今长春市西南伊通河西岸;(2)赫文苏边门,有称克勒苏边门。今怀德县;(3)布尔图库边门。今四平市东南;(4)巴彦额佛罗边门,又称法特哈边门。今舒兰县法特乡。以上每座边门各设五品防御一员、笔帖式一员、八旗兵二十员,负责边门守卫、开关和对出入者的稽查。除此,还在四门间隔区段加设二十九处边台,由领催率台丁担任查边、巡逻、补栅、修壕等杂役。 (待续)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可选项):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可选项):

URL(可选项):
URL标题(可选项):
图像(可选项):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