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吉林古城的始建 (五)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

送交者: 松花江 于 December 06, 2001 22:22:58:

那么,山城属于什么时期又是何人所建?李文信先生认为,该城是汉以后高句丽时期的遗迹。这虽是一家之言,可影响却很深远。人们不加思索地沿用着“权威”的观点。半个世纪以来除了本人之外,没有任何人对此提出疑问。对于山城内“旱牢”的用途,专家没有定论,学术界无法跟进,所以便出现了众说纷纭的局面。
就“旱牢”的用途问题,归纳起来从旧中国到新中国,从国外到国内“专家、权威”的观点有三:

1、囚禁罪犯的监狱;

2、储存武器和军需物资的地窖;

3、堆放粮食的仓库。

以上三种说法,本人均不敢恭维。只要动脑深入分析一下,人们就会发现,上述的观点是值得认真商榷的。下面就请大家随我来考究一番,这是蛮有趣的事儿,想必诸位会从中得到许多乐趣。从中还可以了解到考古到底是不是“连蒙带唬”。

首先,我们来剖析“囚禁罪犯”说。这里的“罪犯”不外乎是指战斗中抓获的其他部族的“战俘” 。无庸赘言, 大家十分清楚 ,在两千年前东北地区少数民族争霸的战争中,文明的程度较之中原落后许多,征战的手段是残忍的。战俘的命运应是悲惨的 ,对于他们的处置,基本是采用简单的“杀头”方式。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当时,怎么可能专门为俘虏费工耗时地修建牢狱呢?退一步讲,假设是关押战俘的地方,那么,这个“旱牢”的面积和空间也未免太小,充其量只能容纳二十余人,如果打了大胜仗,俘虏大丰收,再建几个恐怕也不够用;再说,深度仅有3米的大坑是根本关押不住什么人的。总不能上面围着几个或者更多的人没日没夜地看守吧?与其这样,倒不如把人绑在树上更省事。所以这个观点是不值一驳的。

接下来再看看“武器、军需地窖”说。该观点认为,这里是存放武器和作战所用物资的仓库。这一说词也是没有任何根据的臆造。第一、那时的战争主要以冷兵器为主,(这是非常保守的说法,其实应全为冷兵器)大部分武器为石制和木制 。第二、春秋时期铁器刚刚开始出现,战国中期铁器方用于农耕、此后逐渐才达到普遍使用。铁器流传至东北地区的时间一定会晚于汉代,这是不争的事实。也就是说,古夫余也好、高句丽也好,那个时期的金属兵器只会有少之又少的青铜短兵器 而已(这是他们的挚爱之物,就是死后也会作为随葬品埋于墓中)。设想,倘若把刀枪弓箭等武器都放在大地窖里,遇到战事突发,将何以应对? 第三、在那样动乱、争雄的年代里,武器就是生命的一部分,它是随身携带之物,怎么可能“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呢?至于说到军需物资,更让人感到不可思议。

现在我们继续来分析“ 粮仓 ”的观点。从目前掌握的资料和考古发现得知,东北地区农业的出现,应是隋唐时期 。古城的历史却远在公元前三世纪左右,那时居住在山城内的人主要是以渔猎和采集为生,何来许多的粮食和“堆放粮食的仓库”。就是大胆假设当时有一定规模种植业存在的话,将粮食(包括采集的野生食物等)堆放在“旱牢”这个大坑里,迟早也会变质发霉。最关键的是根本不可能有如此多的粮食和野生采集物。简言之,“粮仓”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可选项):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可选项):

URL(可选项):
URL标题(可选项):
图像(可选项):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