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吉林古城的始建 (六)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

送交者: 松花江 于 December 09, 2001 22:33:23:

综上所述,学术界对“旱牢”用途的三种观点是完全不能令信服的。那么,“旱牢”的真正用途到底是什么呢?本人以为:“旱牢”是圈养野生动物之牢。具体地说就是将扑捉的野猪、狍子、鹿……等猎物,放入其内饲养,作为一种食物储存,以待慢慢食用。不论从“旱牢”的形状、深度和大小都可以反映出这一点。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也表明早期饲养业在东北开始萌芽。

除了笔者的这一考证外,我还在龙潭山城的实地考察中采集到夹粗砂黑色陶豆柱、夹砂黑陶片、较大不规则状柱础石以及瓦当边缘残片(外郭宽,旁有凸玄纹,是否有文字不得而知,根据本人判断,其年代应相当于汉)等。龙潭山城内除去清代的庙宇建筑群以外,到处丛林密布,如果不是多次前往踏查的确是很难发现和采集到地面遗物的。

了解了东团山和龙潭山的基本情况,我们再回过头来讨论古夫余王城--“鹿山之都”的所在问题。前面提到李文信和现在的“专家们”先后认为,东团山城是古夫余王城;本人则认为龙潭山城是古夫余王城,东团山城只不过是龙潭山城同时期的卫星城。根据何在?下面我们进行一下比较研究,自然就会清楚一切。

(1)李文信先生曾在东团山采集到具有汉代代表性的遗物、而在龙潭山仅采集到了红色绳纹瓦,据此,他断定东团山城是夫余王城,龙潭山城是高句丽山城。前文介绍过,东团山基本为土山、少树而多耕地,长年的农耕会使地下的遗物暴露于地面,对于文物的采集是相对容易的;然而,龙潭山的自然生态环境则不同,满山到处是丛林灌木和参天大树,对于文物的发现是极为困难的。没有多次的光顾和细心,真的很难有所斩获。

笔者于龙潭山采集到的文物,显然不是高句丽的遗物,更不是“西团山文化”的遗物。(吉林的一种考古文化,略早于汉。今年夏季中央有关部门将这一文化的命名地--吉林西团山,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是典型汉时期具东北地方特色的遗物,与东团山所发现的并无矛盾。至于在龙潭山曾发现高句丽遗物,这并不奇怪。这只能表明夫余之后,高句丽曾经沿用过,而且高句丽以后继续有人在沿用。举个例子,甲人建了房子住了数年后搬走,乙人入住数年后又转手丙人……若干年后有人看到了乙人在此居住时的照片 ,然后就武断地把乙人说成是房子的始建者和最早居住者,这是大错特错的。

现代“专家们”提出东团山是夫余王城说,看来是依据以往在帽儿山挖掘的376座墓葬和今夏挖掘的一个遗址。他们从出土的汉砖、铜印、陶豆、陶鬲等文物来推断东团山城是夫余王城。那么,人们不仅要问,帽儿山位于东团山与龙潭山之间,既然把这里的墓葬说成是东团山山城的墓地,为什么不可以把其说成是龙潭山城的墓地呢?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可选项):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可选项):

URL(可选项):
URL标题(可选项):
图像(可选项):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