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交者: test 于 February 18, 2002 22:32:20:
回答: test delete 由 test 于 February 18, 2002 11:25:03:
(郑板桥,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艺术家,无论诗、文、书、画、印皆富创造之精神,其为文,宏博雄丽,开心明理;为诗词,直摅血性,格高思远;为书法,笔走龙蛇,不苟同俗;为画,墨色淋漓,豪气纵横;为官,德泽于民,清正廉明,而其为人,狂放不羁,独来独往。其居官潍县(潍坊旧称)七年,从其所留下大量的诗文、书画及碑刻、楹联等可见一斑。)
(一)
山随画活
云为诗留
[注:板桥曾书宫灯片,句为“云驰月晕,舟行岸移”,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
天际识归舟
云中辨江树
(三)
为善无不报
读书当及时
(四)
室雅何须大
花香不在多
(五)
富于笔墨穷于命
老在须眉壮在心
(六)
草因地暖春光翠
燕为花忙暮不归
(七)
阶下青葱留玉节
夜来风雨作秋声
[意为秋天万木凋零,但院中石阶前所植之竹,琳琅碧翠如玉,夜里秋风秋雨袭来,竹叶嘎然作响,欲与寒霜秋雨博击,以示强盛之生命力]
(八)
读书从?凿而入
作文以生辣为先
[注:郑板桥在《焦山别峰庵雨中无事,书寄舍弟墨》中写道“四书之工者有六经,六经之下有《左》、《史》、《庄》、《骚》,贾、董策略,诸葛表章、韩文杜诗而已,只此数羽,终身谈不尽,终身受用不尽。”此可作板桥上联自解。而板桥作文,历来主张“直摅血性为文章”,反对空谈“神韵”,应“以沉着痛快为最”。其认为“千古好文章,只是即景即情,得事得理”、“自写性情,不拘一格”。此可作为下联句解。]
(九)
雷纹古鼎八九个
日铸新茶三两瓯
[注:雷纹古鼎,乃指商周时的青铜器,其上铭铸的花纹呈卷曲盘旋状。“八九”乃虚指,与下联之三两对仗。中国对于饮茶是极为讲究的,唐之陆羽著《茶经》而被尊之为茶圣,而茶亦有“茶道”,此处用“铸”形容饮茶,亦是讲究。]
(十)
多读古书开眼界
少管闲事养精神
[注:郑板桥牌曾写过“醉后高歌,狂来痛哭,我辈多是有情夫”,而他久绊官场,人事纷杂,无力纠缠,就常发牢骚了。此联可谓这种心情的发泄和玩世不恭的体现]
(十一)
有子才如不羁马
知君身是后凋松
[注:此联为板桥贺高君谋老先生及其子高翊清所书,应为取得科举功名之贺]
(十二)
秋从夏雨声中入
春在寒梅蕊上寻
(十三)
删繁就简三秋树
领异标新二月花
[注:此联乃其与友人论文时所写,可以说是郑板桥艺术创作指导思想的注脚]
(十四)
墨竹一枝宣德纸
香茗半瓯成化窑
[注:①宣德,明代宣宗年号(1426-1435年),据说用宣德年间所生产的纸来画墨竹,形神皆具,效果最好。②成化,明代宪宗年号(1465-1487年),成化年间烧制的器皿,亦为工艺精湛之极品,后因其烧制之法失传而愈加珍贵。]
(十五)
慧里聪明长奋进
静中滋味自甜腴
(十六)
一面楼台三面树
二分池沼八分田
(十七)
切齿漫嫌前半本
平情只在局终头
[注:此联为城隍庙戏台书,上联指剧情吸引人,观众情绪高昂,悲愤的咬牙切齿,深深地沉浸于剧情中,而故事往往于打住,则观众越发着急等着下半场的开始。而我国传统戏剧,一般以大团圆结局,既是作者对生活的美好追求,也使观众得到完美的满足。]
(十八)
仪凤箫韶,遥想当年节奏
文衣康乐,休夸后代淫哇
[注:①仪凤,唐高宗年号,此指唐代音乐;②箫韶,即大磬,《书·益稷》载“箫韶九成,凤皇来仪”,此指远古之乐。③文衣康乐:古代舞台名,《史记·孔世世家》载“于是选齐国中女儿好音八十人,皆衣文衣而舞’康乐’”。此指以美容姣貌歌舞。④淫哇,指放荡不正派。]
(十九)
世道不同,话到嘴边留半句
人心难测,事当行处再三思
[注:此联与前面所摘“多读古书开眼界,少管闲事养精神”及为大家所熟知的“难得糊涂”匾,皆为郑板桥对于丑恶现象十分憎恨却无力抗争转而消极防御的体现。同时,其笔所涉,谈笑戏谑,情真意切,体现他“怪”的一面。]
(二十)
课子小书斋,聊可借观鱼鸟
连家新竹圃,何须多构湖山
[注:课子小书斋,指教孩童读书的书斋]
(二十一)
常如作客,何问康宁?但使囊有余钱,瓮有余酿,釜有余粮,取数叶赏心旧纸,放浪吟哦,兴要阔,皮要顽,五官灵动胜千官,过到六旬犹少;
定欲成仙,空生烦恼,只令耳无俗音,眼无俗物,胸无俗事,将几枝随意新花,纵横穿插,睡得迟,起得早,一日清闲似两日,算来百岁亦多。
[注:此联撰于其六十之年,也是其在潍县的第七个年头。郑板桥浪迹天涯几十年,世事看透,不求闻达,唯求怡静,以终天年。①常如作客,何问康宁:指人生匆匆,犹如过客,谈不上苛求身体健康,生活平静安宁。②兴要阔,皮要顽:指生活不要过于紧张,要活得潇洒。③五官灵动胜千官:指身体的健康比任何事情都要好。“千官”泛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