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秦始皇兵马俑的质疑 (11)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

送交者: 松花江 于 March 20, 2002 21:03:22:

我的观点也是一家之言,当为第五种声音。不过,距离太远,我的声音不太可能引起注意,何况需要具有相当数量的分贝。不过,老子有言“大音稀声”,我认为千真万确。大的声音听久了,耳朵适应了,也会渐渐感觉不到了。不同的声音虽小,往往容易听得到,并会引起兴趣和重视。

关于秦始皇以及秦始皇陵的情况,[战国策]、[史记]、[汉书]、[太平御览]、[水经注]等不少历史文献均有较明确的记载,但是,兵马俑却不见于任何记载。那么,对兵马俑的认识了解,只能根据对出土遗迹、遗物的深入细致观察和研究来获得。在整体上宏观把握的同时,又不能忽略细致入微的线索,更不可脱离历史背景,忽视珍贵的文献记载。

下面,我对上述几种说法谈一下自己的意见,然后再发表我的观点。

首先我认为,A观点把兵马俑同秦始皇陵混为一谈(将兵马俑叫做:“秦始皇兵马俑”或“秦始皇陵兵马俑”)的提法不妥。因为二者不论在方位、距离、方向等方面有着很大的不同,这表明二者毫无任何联系。绝不可因为秦始皇陵在兵马俑附近地区,或者因秦始皇在中国历史上名声显赫,就牵强附会地把所有的丰功伟绩都归功于秦始皇。好像只有这样才够风光,才更加凸显我们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众所周知,史书已对秦始皇的方方面面有着较详细的记载,不论修长城、挖骊山墓、开凿郑国渠、建筑阿房宫以及拒匈奴、治百越,包括巡幸狩猎,无一遗漏。为什么集财力、物力、人力不小于阿房宫的兵马俑工程却只字不提?

如果说兵马俑是秦始皇的随葬,那么[史记]、[汉书]对秦始皇陵的具体描述中,根本没有兵马俑一说。请看这段记述:

“始皇初即位,穿治骊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藏满之。令匠做机弩矢,有所穿尽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这里讲的穿三泉,是指墓的深度。60年代初,陕西考古工作者曾对秦始皇陵墓进行了钻探和边缘的发掘。对秦始皇陵地平面以下又探了26米,仍然是人工夯筑的土层,这表明秦陵最浅在26米以上。有人推测穿三泉的始皇陵深度有500米,多数人认为50米以上。(待续)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可选项):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可选项):

URL(可选项):
URL标题(可选项):
图像(可选项):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