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秦始皇兵马俑的质疑 (15)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

送交者: 松花江 于 March 27, 2002 22:24:43:

看了这些文字,不用我再讲,大家就会清楚,兵马俑根本不是秦始皇修筑的,他铸了十二个铜人放在宫里都详细地记录在案,难道近万个兵马俑却只字不提,似乎没这个道理。

在一号俑坑的挖掘时,发现了一座西汉早期的墓葬,该墓正好挖在兵马俑坑中间的隔墙上。这说明远在西汉初年,那一带已经荒芜,无人知道地下埋藏的兵马俑。既然如此,我们不仅要问,假设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才建兵马俑,这个工程非数年是不能完成的。如果像某些学者推测的那样,兵马俑最后还没有建完,就被项羽的大军捣毁了。那么,从项羽诛秦王子婴,屠烧咸阳到西汉建立,前后不过二年,西汉初年的人怎么能不知道那里有兵马俑呢?从这方面说,兵马俑是秦统一之后兴建的观点也是站不住脚的。

(4) 我找到了真正揭开兵马俑之迷的钥匙

根据我长期以来的分析研究,我得出的结论是:

兵马俑不是秦始皇所建,也不是秦始皇死后的随葬品。1978年10月3日出土于秦始皇陵封土西侧20米的二乘铜车、八匹铜马及二个铜御官,还有前面提到的秦始皇陵区内出土的跪式、坐式陶俑才是秦陵的随葬品;兵马俑不是为宣太后所建;也不是
秦国其他国君所建;更不是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的纪念军功建筑。

兵马俑的真正建造者不是别人,应是相国吕不韦。建造年代大体在庄襄王(秦始皇之父)二年(公元前248年)到秦王政行加冕礼、正式主政后的第二年(前237年)即罢免吕不韦相国 的那一年。

我 强有力的根据有三:

1、在一号俑坑内出土的兵器中有一件“戟”,这是戈与矛组合在一起的兵器。在戈的内侧有二行刻凿的铭文,内容是,“三年相邦吕不韦造寺工鹧丞义工鲷” (鹧、鲷二字是用同音字代替) ,这是一个极为重要、异乎寻常的线索。

铭文中的“三年” 肯定是指秦王政三年(前244年) ,那时正是秦始皇16岁。 “相邦”
就是“相国”,即丞相。当时除楚国外,各国都立“相邦”或“相国”为百官之长。秦庄襄王初即位,便任吕不韦为“相国”,至秦始皇将其罢免,历13年。可谓位高权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呼风唤雨辉煌一时。“寺工”是服务于宫廷掌管兵器制造的官署,这个部门还兼做车马器和宫廷日用铜器。监造的人是吕不韦,主持制造的人名叫“鹧” ,打造这件兵器的人名叫“鲷” 。

同时出土的其它兵器上也多半刻有“寺工” 二字,还有“四年” 、“五年” 、“七年” 的字样。这里所指的四年、五年、七年,自然是秦王政登基初年的公元前243年、
242年和240年。这充分说明,兵马俑与相国吕不韦的关系以及其建造年代。

2、在许许多多出土的兵马俑身上,那些不太显眼的地方,都有刻划和模印的文字,专业一点儿应叫“陶文” 。我挑一些略清楚、易辩认的举例如下:“都” 、“都仓” 、“都昌” 、“宫疆” 、“宫屯” 、“宫进” 、“宫系” 、“宫朝” 、“咸阳午” 、“咸令” 、“脾”还有“四”、“五”、“八”、“十”、“十四”、“廿等。这些陶文应是制陶作坊的名称,其数字无疑是某种编号。

我花费了几个晚上,反复仔细地分析比较了手头上陶文拓片的照片,发现它们在书体、风格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具体地说,其中有青铜器铭文的风格;也有从金文向小篆过渡的特点,还有篆隶的接合或者干脆就是古隶。这些字呈现着大小、歪斜、粗细,一句话,千姿百态。

如果把这些陶文同秦始皇统一文字以后,他五次巡幸所留下的琅(王邪)(这二个应合为一字)台刻石、峄山刻石、泰山刻石、之罘刻石、会稽刻石,包括出土的秦始皇廿六年的铜权和铜量的铭文加以比较,二者之间有着本质的不同,风格迥异一目了然。这已经在清楚地告诉人们,兵马俑身上的文字是秦始皇统一文字之前的产物。也就是说,兵马俑是秦统一六国之前开始建造的。这条重要信息更为确定兵马俑的建造时间,提供了无可辩驳的佐证。

3、众所周知,兵马俑身上出土时是施有五颜六色彩绘的。有学者利用这一点,把其当成“兵马俑不是秦始皇时期”的主要根据,进而强调兵马俑是秦穆公或秦孝公时期的作品。我认为,他们忽视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即秦始皇主水德、崇尚黑色是他统一六国之后的公元前221年宣布的,在此之前并不是这样。所以,在研究秦始皇时,务必要将秦王政登基、吕不韦独揽大权时期与他主持朝政、自封为始皇帝以后区别开来。否则,势必造成混qiao, 而导致错误的判断和结论。(待续)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可选项):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可选项):

URL(可选项):
URL标题(可选项):
图像(可选项):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