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小女孩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

送交者: 小朋友转 于 November 05, 2000 23:49:56:


女童撑起破碎的家


一个女孩,她最大的心愿是在生日里吃一碗有汤有水
的冷面。小小年纪,母病父亡,她要一边上学,一边
用弱小的肩膀担起沉重的家务。

去年10月1日,12岁的杨红玲从邻居徐奶奶那里借来6元
钱,买了200张纸钱,让老叔领着她来到大坝上,按家
乡的习俗给死去的父亲烧纸。

秋风萧瑟,如咽如泣。红玲跪在地上,爸爸蜡黄的面
容清晰地浮现在眼前:“我死了以后,别花钱安葬,
用秫秸卷上扔壕沟就行。”

“嚓”,红玲终于点着了纸钱,一缕缕青烟飘向苍
天。在飘零的落叶里,红玲的哭声随沟渠的水声一起
传向远方,老叔的眼眶也随之溢满了泪水。

苦难让她提前长大

杨红玲出生在吉林长春市双阳区齐家乡北大桥屯,一落地就面临家境的困苦与病
弱的父母。父亲杨忠军18岁上山拉柴禾,脚后跟被树枝扎了一下,几天后得破伤
风下不了地。被抬到医院的杨忠军因为付不出医疗费,只能眼睁睁挺到病情越来
越重。为了防止他发病时咬烂舌头,医生在他的嘴里绑上了钢板,邻居为这个薄
命的小伙子挖好了坑。但杨忠军奇迹般地从死亡线爬了回来,却从此体质羸弱。
杨红玲的妈妈张立坤15岁时得了脑炎,因没得到及时治疗,导致小脑肌肉萎缩。

1985年,两个不幸的年轻人结合了。他们的结婚用品就是6只碗,一把筷子。次
年,杨红玲降生。1991年8月杨忠军高烧转成大叶肺炎。1994年,再一次感染肺
病,肺部开始出现空洞,化脓。而妈妈这时吃饭都不能自理了,要女儿帮助才能
用勺把饭送到嘴里。这样,小红玲成了家里惟一的劳力。

一天两顿饭,打扫卫生,洗衣服,为妈妈端倒大小便,使这个8岁的孩子每天都
忙得团团转。

这一年秋天,小红玲到了上学的年龄,她瘦小的肩膀又开始体验书包的沉重。徒
步上学,小红玲从没有迟到过,学习也始终保持上等,她为难的不是中午自己吃
不上饭,而是在家的父母吃不上饭。红玲父母为了让上学的孩子多吃一口,改成
一天两顿饭。红玲每天要5点钟起床,尽管那是一天中最疲劳的时候,她用冷水
洗脸,驱走挥之不去的困顿。她知道,如果她不做饭,家中没人能替她做。

从住地北大桥屯到齐家乡中心小学有两公里路,每天,她做好饭再服侍爸妈吃,
轮到自己就匆匆忙忙地划拉一口,然后一路小跑上学。中午休息的时候,同学一
般都进小吃部,没有钱的小红玲,就坐在教室里,别人问她,你为什么不吃饭?
她总说,不饿。下午放学,又是一路小跑赶回家里。红玲妈妈说,一天了,早饿
得不行,别人家的孩子吵吵着等大人端上可口的饭菜,我们的小红玲不行,还得
自己做,吃完晚饭,才是她写作业的时间。

1996年冬天,杨忠军的肺结核转成了肺癌。1997年9月28日,杨忠军对妻子说,我
怎么这么想吃饺子呢。妈妈说,让红玲去卖点米换面给你包顿饺子吧。杨忠军忙
说:“不行,米卖了,我死以后,你们娘俩吃啥呀!”10月1日凌晨4点,39岁的
杨忠军艰难地看了红玲一眼,说了句:“你和你妈好好过吧。”就头一歪,扔下
了苦命的娘俩。

弱肩为母遮风挡寒

爸爸没了,最疼最爱自己的爸爸没了,红玲整整哭了一个月。


红玲是在生活中一点一点理解了爸爸说“好好过”的含义。冬天,5点钟还是漆
黑一片,厨房没有灯,她心里真害怕,妈妈心痛,让红玲扶着她从里屋挪出来,
靠在外屋的柴草上,陪着孩子。妈妈后来出不来了,就开着屋里门,不停地说
话,给红玲壮胆。这么大了,还光着脚,外屋是砖地,冬天冻上了溜滑的冰,红
玲个子小胳膊短,够不着水缸,几次差点掉进水缸里。一次不慎手触到锅里了,
烫得两手全是大泡。

农历十五,月光太亮了,一睁眼,她以为天亮了,一骨碌爬起来,烧水、热饭,
忙活完妈妈,她出了门,外面却没有一个人。原来她被月光骗了,家里没表,在
邻居家一问,才知道刚刚4点钟。她望着变幻莫测的夜空:天总有亮的时候,我
的苦日子什么时候能出头呢?

妈妈病得连筷子都使不了,她常年躺在床上,很少吃菜,没有油水,大便干燥得
非常厉害。一天早晨,红玲上学了,她妈从7点到10点钟,愣没解下大便来,终
因体力不支,昏倒在地。多亏常来照看的后院大娘发现,帮助扶到炕上,一边给
喝蜂蜜水,一边托人上学校找红玲。正在上课的红玲一口气跑回家,用手一点点
给妈妈抠大便。一个小时过去了,望着满头是汗的女儿,妈妈号啕大哭,“玲玲
啊,妈不想活了,活着自己遭罪,还给你添麻烦。”

为了生存,她让乡亲和亲属帮助种地,田间管理她跟着干。房前屋后红玲种上
菜,自己薅地自己铲,柿子、茄子、萝卜、白菜,尽量多种几样。每到6月,水
稻灌水时,水源紧张,家中没有水,就到地里的机井往家里端水烧饭、浇菜地,
一趟又一趟,让乡亲们生出一片叹息,谁看了都伸手帮一把。摘菜时,够不着架
上的豆角,她准备几块砖,一不小心摔了下来。妈妈张立坤坐在炕上,透过玻璃
窗看到这一切,心一紧,眼泪止不住流下来。

在清贫的生活中,红玲学会了节俭,早起烧水时,她不开灯,晚上不写作业不开
灯,她们家一年的电费不过9元钱。一块香皂和一支牙膏能用上一年。有一次,
舅妈给了她5元钱让在学校买小食品吃,她没买,而是带回来一袋盐。


红玲从没过过生日,去年12月20日,她突然想起这是爷爷的生日,便喃喃自语,
这不也是自己的生日吗?老姨心酸,给了她10元钱,她不要,她说:“如果非要
给我过生日,就买一碗冷面吧。”

苦菜花绽开绚丽的花朵

学校并不知道杨红玲家中的不幸,他们只是不解这个好学生的家长怎么一次也不
来学校?直到有一天红玲实在交不上学杂费,舅妈来到学校,老师才知道她有这
么一个不幸的家庭。

齐家乡中心学校决定,免收杨红玲的学杂费。

村里从去年起,全力帮助这个特困家庭,社会各界也伸出了援助的手,至今累计
已为小红玲捐款1.8万元。小红玲的生活终于有了改观。

4月3日,记者来到了杨红玲的家,那间茅草屋,在春日阳光照射下暖洋洋的。屋
里的墙和天棚用书本纸糊得白白的,空气里没有一般农村人家刺鼻的炕洞土味。
一套红色的衣服摆在门口的洗衣机上面。小主人不在家。
论坛

红玲妈招呼着记者坐下。她的手伸不开,握不上,腿站不起来,需人扶着才能坐
起来,此时正坐在炕上看全国各地给红玲写来的信。红玲母亲说道:“我小学2
年级没念完,这些字都不认识,但我知道这些都是好心人,他们救了我一家。”

红玲回来了,这个衣着朴素的孩子说起学校的运动会,脸上洋溢着一派天真:
“我最擅长的是长跑,学校离家四五里地,每天就是跑着到校,都练出来了。”

12岁的红玲毕竟还是孩子,她把省城长春的孩子们送来的礼物一件件收好,其中
一只塑料小猪成了她吃饭睡觉都离不开的伙伴。条件好了,但红玲依旧是过去的
红玲。每天早晨5点,她准时起来,早饭一般都是头天晚上焖好,菜也是做现成
的,要不时间来不及。记者看她这天做好的菜,是切得很均匀的熬土豆片,头年
送来的肉现在还省着吃。

1万多块钱对这个家是个天文数字,但她们并没有花掉的意思。钱都由学校来管
理,一来是孩子小,母亲身体不佳,另外爸爸在世时欠下不少债。妈妈说:“这
钱不能动,要留着给小红玲上大学……”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可选项):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可选项):

URL(可选项):
URL标题(可选项):
图像(可选项):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