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翔请看,给BL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

送交者: 小沙 于 April 15, 2002 23:45:42:

几句红楼

汪小沙


  经典名著我读的实在很少,水浒、三国至今还未读过,《红楼梦》倒是读了两
遍。第一次读至“冷香丸”一节,觉得宝钗真是太运气了,那么难的配方──什么
白露那日的露、小雪那日的雪、 ...... 等等,只一两年就都弄齐了。第二次读,
感觉便有不同:时间,虽然只是白露那天,但空间,你却可以尽情地超越,何愁找
不到什么“露”呢!(也可见薛家势力范围。)

  但书中有些地方可能永远也不会明白。有多少事情不是“情理”之外的呢,只
是自己的理解能力有限、而莫名其妙罢了。例如,薛蟠把“唐寅”读作“庚黄”,
却又怎么能看出唐寅的画好呢?

  大学时,有一次跟文琪谈起《红楼梦》,她说,生在古代也挺好的,每位小姐
都有贴心的丫环。当时我也颇有同感,真的,除了丫环,我们比黛玉、宝钗她们缺
什么呢!多年后,我对启明提起这件事,启明说:“古代有什么好?你们怎么不把
你们自己想象为丫环呢?”

  是啊,我们凭什么自命不凡、又有什么理由妄自菲薄呢?

  看《红楼梦》中的人物,不免要联想我们周围相似的角色。我觉得,红楼女儿
虽然可爱,也很可怜。最可怜的,是她们的心机早熟,烂漫年华中有些天真不足。
而我们现实的世界,尽是鲜花般的年轻女孩,大多有一种朝气蓬勃的美丽,一种悠
然无拘的动人。当然,我与你一样,也见过一些如《红楼梦》中的聪明佳丽,只可
惜没有一支得力的笔来描绘。

  红楼女儿毕竟离我们远去了,但贾政的影子还在我们身边。在曹雪芹的笔下,
这样的正人君子真是栩栩如生,几乎每一处描写贾政的地方都令我发笑,特别是,
提大观园试才宝玉一章,每一句话,都有幽默效果。那言行是不是很象我们的父辈
呢?严肃着幽默,这大概是我们小时候不能领略的。尽管贾政不被算作通达的人,
但面对什么海棠花妖,却也不失本色,“见怪不怪,其怪自败。”

  宝玉羡慕“水做的女儿”,是为了女儿的清与纯,而我从小就希望自己是个男
孩,即使现在我也认为,只有男子汉大丈夫才有我敬慕的浩然正气。最近读了《无
量寿经》,经上说,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只有男子、没有女子,这对我来说十分合
情合理,妙哉妙哉!

  宝玉性情好,人缘也好,在女儿国里愉快自在。我们周围,恐怕很难找到一个
贾宝玉似的人物。一个十几岁的男孩,让他整天跟一群女孩子混在一起,他能干吗?
即便他愿意,人家女孩们烦不烦他呢?!也许,度过了青春岁月的男子,才最能回
味出宝玉的诚挚和优越来。

  宝玉和黛玉,这绛珠草与神瑛侍者,只不过是以泪谢恩、游戏一回人生罢了,
却惹得了我们多少的眼泪!那么,宝玉与宝钗又是怎样的前缘呢?按《红楼梦》的
逻辑,钗、玉不可能没有前缘,否则,赖头僧人怎么那么无聊,送给宝钗那个金锁?
因缘果报是交互万差的,当然不必一一交代,又有谁能真正了达呢。任何的因缘终
究是一场虚幻。

  红楼女儿最终都要回到太虚幻境--仙姑的国度,没有男子,也没有老妪。贾
宝玉能够梦游幻境,还看到了那“命运的档案”,可谓缘深。天书想让你看时,你
才能看懂。想想现在,一个小小的 chip 上,就能够储存整整一个图书馆。我们的
“天书”,可以制得多么小啊!芥纳须弥。

  续集最后宝玉断惑出家,确实是非常完美的结局,也使整部著作和谐统一。我
曾想过宝玉自杀,否则,很难想像,宝玉那样的人,将怎样度过漫长的一生。现在
看来,其实,一生是很容易度过的,无论是黛玉,还是宝玉,还是你我。

  至于《红楼梦》里诗词和诗谶,我没有资格点评,但探春的这幅对联:“烟霞
闲骨格/泉石野生涯”,我第一次读的时候没有留下印象,相隔十年,第二次读却
觉得刻骨地熟悉。

  人生如梦,一握为笑。

2001.4.27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可选项):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可选项):

URL(可选项):
URL标题(可选项):
图像(可选项):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