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盖次堡琐记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

送交者: 心会 于 September 04, 2002 22:04:53:


游盖次堡琐记

从DC边上北上,途径 Frederick,就是那个被FBI抄家的细菌(anthrax)专家居住的城市。再北上一点,路过 Thurmont,就是戴维营所在地。然后在“宾州欢迎你”之前,“马州希望你再来”之后的中间地带,能看到一个绿色的牌子,上面写着 “ Mason-Dixon Line ”。这是两州的州界。儿子每次出入州,非要看到这个牌子不可。上次是在最东头,这次在最上头。他若是睡觉,也得叫醒。一定要亲眼看到这条地图上标的 “人造线”。

过了“人造”线就是宾州的界内了。顺着15号路再开十分钟就是著名的盖次堡了。我们选了一条小路开往 Visitor Center。一开始,小路两旁的田野里能看到零星石碑,大炮筒,及各种雕像。雕像站在田野里,远看像农家的稻草人。越往前走,石碑,大炮筒,及雕像多了起来。到了 Visitor Center,要了一张导游图后,才发现,我们正好从 Gettysburg National Military Park 穿过。

在 Visitor Center 下车后,发现停车场里停满了车,边走边看车牌照,什么州的车都有,远至南卡,麻州…纽约州的的车最多,占了4到5成。在 Visitor Center 里面绕了一圈,参观了里面的Civil War博物馆,博物馆基本上像个旧的刀枪库,还有几门大炮,都是1863年间使用过的。有一计算机的屏幕上在演示怎么发射大炮,好家伙。一门大炮竟然要用十个人来伺候!刀剑比起中国的十八般兵器来差远了。也没提那把是可以和“干将”,“镆铘”相媲美的名剑。不知道是陈列的东西陈旧的缘故呢,还是房子太低,看了一会儿,就昏头涨脑。只好草草完毕。心里还在想,不知道我们中国有没有自己的历代的兵器馆?

出了 Visitor Center, 对面就是每个来盖次堡的人心仪的地方——盖次堡国家公墓。因为就是在这里,林肯发表了他那篇“Government of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 ”的著名讲演。一进公墓不远的右侧,有一个林肯讲演纪念碑,上面刻有林肯讲话全文的手书,前面是林肯的头像。但这里并不是林肯讲话的原址。在往里面走大约100多米,才真正是林肯发表讲演的地方。在那个地点上后来矗立起了 Soldiers’ National Monument. 这个 Monument 是墓地里最高的一座纪念碑。附近有一个说明,大致是说在1863年11月19日,在这个墓地建成典礼上,当时麻州的州长先有一篇讲话,他足足讲了2个小时。到了中午才轮到林肯讲话,结果,林肯的那篇272个字的讲稿只用了2分钟就讲完了。事后,林肯觉得别人一定会很失望他只讲了那么短的几句话。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却证明了他的讲话成了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讲话。不但在美国,而且风靡全世界。根据台湾李敖的论断:孙中山的三名主义就是从林肯这里改头换面而来的。

公墓里并没有阴森恐怖的感觉,虽然阴着天。墓地的右边全是栅栏围着的,大大小小的,有名有姓的墓碑。左边的草地上一开始是一行行,一些无名无姓,只有 Number 的石头摆成的墓地。左边再往前点,是由许多平铺着,一块连一块,刻有名字的石头块组成的墓地,虽简陋了些,但也由于摆成了一个个半同心圆,也算别具一格。估计右边埋的是北方的将士,左边埋的是南方的士兵。不管怎样,每个参与者都有了一个安息的地方。墓地保持的很好,也没见管理人员的身影。我对老公说,一百多年了,保存的这么好,可能会世世代代保存下去。想想我们中国,古战场太多了,不见就连许多五陵豪杰墓,早就“无花无酒锄做田”了。许多汉墓保存了上千年,竟被80年代中的那些不肖的楚国的子孙后代们盗挖,发财当万元户去了。

出了公墓,向离 Visitor Center 大约200多米的 Cyclorama Center 走去。在里面先看了电影“盖茨褒”。后看了360 英尺长的巨型画卷“Pickett’s Charge”。

电影不很长,但很全面的概括了整个战斗的来龙去脉。尤其是解说人员用词很中性,没有什么“共匪”,“蒋匪”之类的Abusive 语言,使我们这些多年在中文语言轰炸下长大的人,又一次知道历史本来就可以用很简洁的语言来表达的。电影是讲1863年六月底,南方的李将军在节节胜利的凯歌声中,到了盖茨堡,要和北方的军队在此决一死战,准备靠这一仗决定整个战争的胜负。仗从七月一日至三日打了三天。第一天,南军大胜。北军大败,少数人溃逃。可惜的是足智多谋的李将军却没有当天就“宜将剩勇追穷寇”。而是当了一夜的“仁义之师”。 结果北军经过一夜的休整。第二天援兵又到了。再加上李将军的指挥错误。结果是三天后,北军反败为胜。南军退回了弗吉尼亚。这是典型的骄兵必败的例子。 由此奠定了北方军队的胜利基础。才演义出“Gone With The Wind”,才有了小说,电影里的“北佬来了”。大战中的有几个词,好象有 Pickett’s Charge,还有个人名,如今成了baseball 比赛中的专用术语,但我对baseball 一窍不通。也没记住。

看着电影,不由得走神。想起以前看美国南北战争的历史书。书上说南方一开始胜利是由于南方有好的指挥官。不由得想起了国共的淮海战役,国民党叫“徐蚌会战”。共产党方面实际是“周渝再世”(才能)的粟裕在指挥(加上刘泊承?)。而国民党方面却派了蒋认为是“福将”刘峙来指挥。就连国民党自己的人都说:徐州是南京的门户,应派一员虎将,就是不派虎将,也应当派一条狗来把守。现在派来一头猪。眼看就守不住。“ 果然如此。

看完电影,接着去看巨型画卷“Pickett’s Charge”。到了门口,墙上写着票价:成人3元,小孩5到16岁2元。可惜我们忘了带现钱。而门口只收现钱,怎么办?上去问把门的人,说我们只带了信用卡,没带现钱。把门的那个女士对我们说: 你们先进去看吧,看完以后到Visitor Center 去付钱就行,那里有收款机接受信用卡。我说你不给我们一个像欠条一样的东西?她笑着摇了摇头。我们很感慨地进去了。

巨型画卷“Pickett’s Charge” 一共有360英尺长,环形,非常高。画的是盖茨褒大决战的场面。刚进去,室内一片黑暗,我们静静地等侯在那个圆形的看台上。一会儿,解说人开始吧,于是炮声隆隆,灯光闪闪,战斗开始了。画卷上东一块,西一块,一块接一块,前后左右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由于军装的颜色差不了多少,看得一塌糊涂,虽然女儿告诉我南方的军队穿灰色,北方的军队穿蓝色,但一片灰蓝色搅成一片,又是人海战术,分不出谁跟谁打。由于李将军命令将士们 Pickett’s Charge ,硬碰硬,结果一小时之内,派上去的12000个战士就死掉了6000多名,惨烈极了。从画面上才知道,原来我们来的路上,我们参观过的公墓都是当年鏖战的战场,我们走过的那些路,甚至我们站的这个地方,都被鲜血染红过。画面上的那些旗帜都有将士们血染的风采。战争太可怕了。使人不由得联想到最近弥漫在白宫上空的战争诡秘的阴影。

整个画卷上的人物的面孔都是画家自己想象,创作的。但有三个人的面孔确实是真人的。一个是林肯。林肯虽然不在战场上厮杀。但由于画家画这幅画时,林肯已经被刺杀。为了纪念他,就把一个正要抬往救护所的伤病员的脸画成了林肯的。那个救护所里有人正在做手术,做手术的人的侧影使我想起了白求恩大夫。另一个真面孔是 Union Commander George Gordon Mead。.还有就是画家本人。他把自己的脸画在了一个潇洒的,手持指挥刀,站在树下的北方的指挥官的脸上。很有意思。也算一段佳话。临走前,我对解说人员说,我当年在亚特兰大也看过一幅类似的画卷,也是描绘南北战争的一个场面,只是那边的看台是旋转的。他说;两幅画是同一个人画的。原来如此。

看完后,走回 Visitor Center 去付钱。收钱的那个女孩听说我们来付钱,并不见怪地说:你们看的是1:30 的那一场吧。我们说正是。她说你们两个大人,一个孩子?我们说是三个大人,一个孩子。只见她灿烂的一笑,把信用卡一刷。当我们签完字后要走时,对我们又是灿烂的一笑。我们报之更加灿烂的微笑。事后,我们的自我感觉好极了,非常感激那个守门的女士的信任。人的自尊和自爱就是这样炼成的。

再次出了 Visitor Center。走向后面的礼品店打算买点纪念品。礼品店里的东西大部分和林肯有关,和盖茨堡战争有关。正好店里正放着“ Yank Doodle ”乐曲。笛声夹着鼓声挺好听的。儿子女儿发现了笛子和小鼓。那就买只短笛吧,是从欧洲传过来的,真正在战场吹的那一种。小鼓不在考虑之内。然后买了一块有当地风景画小磁铁。就Ok了。

下一步是开车参观整个 Gettysburg National Military Park 。我们先沿着 Confederate Ave.开始。也就是先从南方的军事战线开始参观。路很长,说明战线很长。路边上相隔不远都是后来南方各个州为自己当年献身的儿子们所立的碑。沿路下去,北卡……南卡……密西西比……。有的碑很新,也就是几十年的光景。也算是美国式的碑林了。按说这边是当年的“敌人”。可你根本找不到那种 “ Good vs. Evil ” 的感觉。双方都为自己的Cause 而战,都得到了后人的景仰。这是我们最震动和感动的地方。

我们还登上了“了望塔”,儿子边上边数,共120 级。左边一望,是盖茨堡小城和国家公墓以及叫片做“麦田”的战场。右边一望,是前总统艾森豪威尔当年的农庄,可以看到农场的储藏塔。总观整个战场,可以清楚的看到南方军队前面基本上是一片平地,旁边,身后也只有点树。好象没有什么“地利”可言。

走完了 Confederate Ave.,就到了北方军队的战线上。这边碑也不少,但是看上去很旧,一定经过了百年风雨的侵蚀。碑也不是以什么州,而是以什么旅命名的,当然这些旅也基本上是以州组成的。在北方联盟这边一看,地形连我们这些军事的门外汉都觉得比南方要好多了。尤其是爬上了 Little Round Top 一看,山虽然不很高,但确实一个天然的掩体和屏障。站在山包上,回想当年的鏖战,真有“山头鼓角相闻”的感觉。觉得李将军一味打消耗战,实在不太明智。战斗结束后,他自己也说道:“都是我的错,都是我的错。”(All my fault, all my fault.”)。

要回家了,站在小山包最后望上一眼远近的山石和树木。心里想,今天是劳动节(9/2/2002)如果晚来一个多月,这里一定会是“霜叶红于二月花”。 下午四点整,离开了这片“古战场”, 虽然还有好多东西没看到。争取以后再来。

回家的路上,一过“ Mason-Dixon Line ”不久,就看到一片苹果园。旁边还有一个农贸市场,我们想下去看看,儿女一致反对,只好作罢。但看着累累的果实,想起了“摘苹果的时候”。
“果树的海洋闪金光,
到处是苹果芳香。
看大地像美丽的地毯,
大丰收在望。。。”
我对儿子说,我来教你唱这支歌吧。儿子说,I am not in the mood 。只好自己哼了一路。一路顺风,到家时,正好是5点25分整。

如果说起参观后的感想,那么最大的就是美国政府和人民对死者的那种 humanity 对我们的震憾。双方的将士的英灵都得到了后人的景仰和尊重。虽然当年他们对本土的印地安人差点赶尽杀绝。但确实是一种人类humanity 的教育。真希望我们若干年后纪念“六四”时,除了纪念那些为了理想死去的学生和老百姓,也别忘了纪念那些死去的解放军小战士。

9/4/2002 于马里兰

后记:
写完后,让老公先看一遍。看完后,
他说;“你怎么想到哪就写到哪,是不是有点散?”
我说;“你没看题目是琐记吗?Readable 吧?”
他说:“Readable。”
我说:“那就行。”

还得感谢吉大校友专栏,能在此与大家分享这个经历,否则,一扭头就全忘了。
希望校友们有朝一日去亲眼看看那片神圣的土地。听说,每年的七月初的那几天,
有表演这场战争的 Show。十一月也有不同的活动。可惜我们这次什么也没赶上。

谢谢阅读。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可选项):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可选项):

URL(可选项):
URL标题(可选项):
图像(可选项):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