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交者: 一了 于 November 18, 2002 09:59:35:
打那以后的以后,虽然他在外地工作,每个季度才能回家休息个三五天,但我还是衷心地希望爸你还是别出来的为好,继续在外地“坚持为革命而工作”。但这愿望从来没敢对父亲直接了当地说出来过,连暗示都没有暗示过。不是不想,而是不敢。
我所敢的只有一个字:溜。只要父亲一进家门,我就抓紧机会悄悄地往外溜(其实不止是我一个人了,我发现我二哥也是如此)。但有几次属于例外,那几次是父亲发现我们要溜,就发火了,铁着脸大喝了一声:“你给我站住!你们往外跑什么啊?你见鬼了!你要再跑看我不把你腿砸断了!”一听到他那么喊,我当然就站住了。只是站得不太稳,腿有点发软。
其实我这个“溜”的哲学是从父亲那里学来的。每一次父亲看到我们和别人家的孩子打架,他从来不向着我们,他总是说,你(或者你们)给我滚回家去!等我们滚回去了,我们都知道,大祸要临头了,就像羊被赶到了屠宰场,等著挨打吧。
父亲是先把门关上,还上上插销,怕邻居听到我们哭来解围。任何父亲就打我们。最令我心里不服的是,父亲从来不问我们打架有没有理,我们是主动挑□还是正当防卫,他什么也不问,举手就打,边打还边说,“我看你还敢不敢在和人家打架了!你干什么不好啊,你书白念了,你去打架,看我揍不揍死你。”
我当然是说不敢了。有时候觉得实在太委屈了,就告诉父亲,不是我先动手的,是他先打我的。
父亲从来不评这个理,他打我们只有一个理由:你打架,就是不对,就该挨打。并且还说,“他打你,你不会跑吗?惹不起还躲不起吗?”
长大后才知道,这是上计,孙子兵法上有的,叫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不过父亲的这种教育方法也给我留下了一个深刻印象,就是当父母的不要护着自己的孩子。多年后我问过父亲,你打我们那么狠,你不心疼吗?父亲说,你们都是我身上的肉,打你们哪个我不心疼。但我不能让你们不学好,跟人家打架。
我们弟兄姐妹很少跟别人家的孩子打架,主要不是我们不能打,而实在是我们被父亲的那几次打打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