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确是《人民文学》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

送交者: 阿痴 于 November 24, 2002 03:38:03:

回答: 阿痴好记性! 由 逍遥子 于 November 24, 2002 02:00:30:

事情发生在87年初,主编刘心武因此被撤职。我当时在三舍住,“拙荆”从单位借了份复印件回来,看完心情很不好。藏族同胞的一些奇异之处,小时候在一部小说中就隐隐约约地感觉到了。几年前在境外,读过陈映真(??)的《西藏行》(?),里面对藏胞不寻常的风俗也有很多披露。两相参照,可知《舌苔》一文并非凭空捏造,不过此文作者只是把事情津津有味地描摹出来,格调低。给人的感觉,他到西藏纯粹是猎奇去了。

96年从兰州乘大客车去九寨沟,途经甘南大草原。隔上很远很远,才见到那么几顶帐篷。我当时就想,藏胞的一些习俗恐怕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他们近乎与世隔绝的生存环境造成的。我们注意到距一顶大帐篷十几米处,有一顶小帐篷,颜色特殊(黑?),可能还有别的什么标志,随车的导游小姐告诉我们,里面住的是这户人家已到出嫁年龄的女儿。

九寨沟里的藏民与国内外游客接触多,相当开化。我们非常羡慕她们生活在宛若仙境的地方,她们笑笑说,一出生就在这里,对这里的美景已经习惯而觉得平常了。最近看媒体报道,好象说当地政府要把九寨沟里的九个藏族村寨全部(或部分)迁出去,以保护沟里的环境。我很为他们抱不平,人家世世代代在那里居住,他们的寨子也是整个自然保护区的一道景观,别人有什么权利把他们赶走呢?要保护环境,应该限制游客的数量,并为寨民们提供生产和生活保障。

川主寺一带的藏族姑娘,既淳朴又活泼。我们在那里最好的宾馆住了一晚,晚饭后在大堂跟藏族女服务员们一起跳舞,气氛欢快热烈。我写好一张明信片,托跟我跳舞的女孩第二天帮我寄出去(为了收集邮戳),她很爽快地答应了。回到家里没几天,就收到明信片,我特意把电话打到那个宾馆,想向那女孩表示感谢,不巧,她不在。宾馆的负责人说,女孩出去办事了,他们知道这件事,还表扬了她。那女孩的名字叫甲特。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可选项):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可选项):

URL(可选项):
URL标题(可选项):
图像(可选项):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