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交者: 小沙 于 November 27, 2002 00:00:08:
回答: 沙老师好! 由 方周 于 November 26, 2002 22:45:07:
老境七十
汪小沙
(孔子: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
当身体失去了部分自由的时候,就越发想念“从心所欲”。境由心生,我也恍
惚到了“从心所欲”的年纪了。
俯仰之间,鹤发苍颜。我的外貌没有了繁华,内在也没有了繁华,我的生命轻
盈得好象可以随时飞翔。在苍凉的境地中,却常常发现前所未见的天真和美丽。
六十耳顺,就是说,早在十年前就能从“声语”里判断出是非和人品;而现在,
已经听不到那些不想听的声音了,却可以听见四季的脉搏,可以解译自然的音籁。
眼睛昏花了,有时不看清物体细致的轮廓,但并不影响看清事物的本质。
可以“从心所欲”的人,说明他的心性已经高出了平常的标准,一言一行,不
必去想,也不会出错了。不过,在远方,始终还有所向往的、更美妙的境界。
偶尔会有后方传来的呼唤声,回首眺望,在走过的路上,有些足迹模糊不清了,
有些却仍然鲜明,而那些狂妄自大的脚印,早已荡然无存了。有人说,不再拥有青
春的人,对青春会有更深刻的理解。那么,不再骄傲的人,会不会对骄傲有更深刻
的理解?
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变得宽容了。以前总觉得“老松傲世”、“柳絮轻狂”,现
在再看,一个稳重,一个活泼,各有特色。许多的事物转瞬间就变得可爱了。有时
不禁暗自奇怪,自己以前是怎么看的呢?
再也不会轻易地轻视什么了。再也不会去责怪那些自以为是的“小巫”了,反
而在他们身上,看到了自己从前年青的影子。责怪他们干什么,小巫的气焰迟早有
一天会息灭,自动息灭才是所谓的“妙不可言”。
如果有人说我们古怪,我们也不会真正介意的,因为那些对老人不逊的人,大
概早就知道我们不会因此而生气,所以他们才 ...... 。何不给他们做一个榜样,
每个人都有老迈的时候啊。
也许,现在,没有人肯认真听我们讲话了,而在别人讲话的时候,我们却会很
专注。我们愿意了解年轻一代的世界,愿意知道更多的新生事物,虽然已届高龄,
我们还是拥有我们自己的未来。
饱经风霜铸成了我们的威严,可是我们的心灵,在悄然无迹中变得象幼儿的心
灵一样柔软。别人也许不知道,我们已经抖落了岁月的尘埃,又重新沐浴在灿烂的
天真里面了。尽管对一切都已淡泊,眼里却常含泪水,因为我们积存了太多的敏感、
太多的丰富、和太多的深沉。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是我们喜欢吟诵的慷慨悲
歌,不过,我十分清楚:我不是骏马,不是烈士,只是一个平凡的老人,一个为壮
士大声喝彩的人。所以,我的心里不应该有“烈士”所具有的惆怅。
有一天,我读了这样一句话:“我的情人,已经埋葬在青春的草原。”不知怎
么,这句很平常的话竟使我感慨万千。当然,绝不是因为我想起了什么情人,也不
是感叹时光的易逝,我只是企望:我所有的痴心妄想,也可以埋葬在青春的草原。
幻境终归是幻境,无论怎么全神贯注,我的眼睛毕竟没有七十岁的深度。
1998.5.24